全球75亿人,真的都是一家人?(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同一物种的两个群体,彼此间长期处于隔离状态,则最终也会导致基因库发生变化吗?随着时间流逝,这两个群体从外形上看会越来越不同。因为彼此间没有所谓的基因流动,群体之间的差异将会不断累积。如果一直隔离下去,差异会越来越大,而这两个群体就被定义为亚种,最终成为各自独立的物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外形差异来判定不同的生物群体是否为同一物种。但问题是,我们无法明确地界定差异究竟要多大,才算是不同物种。研究古人类学时,常会提到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两块化石之间的差异,会不会大到让它们无法被归为同一个物种?”人类之间肤色的差异,大到足以让我们被归为不同的物种吗?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确拥有丰富多样的特征,但这些特征的成因又多又复杂,难以明确区分出物种。有些特征的分布与地理位置一致,比如,亚洲人拥有铲形门齿的比例相当高;相反,有些特征分布呈现出一种难以厘清的连续性,比如,人类的肤色就是根据紫外线照射量以渐变的方式分布于地球上,该从何处确切区分“黑皮肤”的黑种人或是“白皮肤”的白种人呢?或者有些人无法尝出苯硫脲(PTC)的苦味,有些人却可以。虽然这些特征明显不同,但这种现象与人种无关。所以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人种并非生物学上的概念,而应该从历史、文化与社会层面来解释。
谁才是真正的“人类”?若以上述理论来解释现代智人的起源,则会引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人被认为是现代智人的起源,他们到底与尼安德特人长得有多不一样?两者间的外形差异,真的大到无法将他们视为同一物种吗?就算他们长得不一样,只要没有超出特征多样性的范围,是否有理由将他们归为不同的物种?
若要将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智人进行比较,则我们必须先把比较对象的定义弄清楚。这项工作可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是否该把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以及大洋洲、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全都放进现代智人的范畴内?如果真的这样做,那划分依据又是什么?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多夫·斯特林格(Christopher Stringer)博士与米尔福德·沃尔波夫教授在人类学的研究上一直互为竞争对手,甚至曾在20世纪80年代因如何定义现代智人的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论战。斯特林格博士主张,必须先明确定义现代智人的范畴,才有办法找出根源,所以他列举出了现代智人的特征,也就是“正统人类的条件”。若按照这些“条件”进行分类,则包括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会被排除在现代智人的范畴以外。沃尔波夫教授当然反对这个论点,他认为那张“正统人类条件”清单充满了排他性与种族歧视的意味。毫无疑问,现今世上所有人类都属于现代智人。既然是“人类”的清单,就应该包括所有人类的共同特征,至少是大部分人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