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内讧的连锁反应:“土木之变”后,瓦剌与鞑靼的命运如何?(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瓦剌再起
也先败亡之后,瓦剌俨然变成了草原舞台上的配角。《明史》为此感慨,“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属分散,其承袭代次不可考。”
也先之后,瓦剌因受到蒙古本部(鞑靼)的阻隔,同中原地区的贡市贸易联系时断时续,因此近乎从中原史家的视野里消失。但在今天的新疆与中亚地区,瓦剌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与俺答求贡的原因类似,瓦剌人的牲畜总头数愈多,接近中原市场愈困难,对富庶的河中(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农区市场的需要就更加迫切。
根据《拉失德史》的记载,大约1468年左右,一支瓦剌军队侵入“蒙兀儿斯坦”(指阿尔泰山以西、天山以北地区),东察合台汗国羽奴思汗亲自领兵在伊犁河附近抵抗,却被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几年后瓦剌军大掠而回,眼见蒙兀儿斯坦重新变成了无主之地,羽奴思汗才敢返回故土。直到下个世纪,情况也是如此。1552-1554年间,瓦剌骑兵又一次如同飓风一样侵袭伊犁河谷,当地统治者只得落荒而逃。说来有趣,当时这一地区诸多势力间仿佛存在一个从东向西的鄙视链。巴尔喀什湖草原的突厥-蒙古游牧民本是河中的定居民所惧怕的,但他们自己又被同属游牧民族的瓦剌人吓跑。塔什干是中亚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当地的统治者虽然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裔,拥有“黄金家族”的高贵血统,却对从伊犁前来讨救兵的客人感慨,就是有十个像他们一样的君主,也是无力反抗瓦剌人的。
然而,瓦剌各部在政治上仍然陷于分裂。因此,在面对达延汗的鞑靼军队的进攻时,瓦剌败多胜少,只能一步步向西退却。一直到16世纪50年代,瓦剌人为了改变其互不统属的状况,才再度结成联盟,公推和硕特部首领为汗。
到17世纪前期,经过长期演变,瓦剌诸部归并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以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准噶尔初在额尔齐斯河至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和硕特游牧于从额敏河两岸及阿拉湖以南直抵塔拉斯河流域的狭长地带,有时还包括塔尔巴哈台(塔城);土尔扈特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地区及其以北;杜尔伯特则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两岸。
《俺答汗》,现代,李云中绘。“隆庆封贡”达成后,明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先后开放了数十处马市、民市、月市。双方“以金银、牛马、皮张、马尾”交换“缎绢、布匹、锅釜等”日用生活品,此后六十余年里一直共享“和平红利”与俺答时代鞑靼的扩张如出一辙,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剌人口、畜群的增长与领地有限的矛盾也变得无法调和。于是,各部的领袖“形象犹如狂奔羊群的短尾苍狼,眼睛如久未吃食的饿雕”,企图恢复旧有的荣光。1628年,土尔扈特部占领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流域。1637年,和硕特部入主青海、西藏地区……距离也先时代两个世纪之后,瓦剌人终于展开了大反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