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曾登临的碣石到底在哪?|旧文新刊(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与碣石的消失同时,碣石山前的景物也起了大变化。郦道元后约三十年,北齐文宣帝东征班师时虽然还是登上了碣石山,山前景物殆已非昔比。再过五六十年,隋炀帝在大业八年(612年)用兵辽东班师途中,即不再登临此山。这应该是由于在那时登上碣石山顶,虽然还是望得到海,但太远了,看不到“洪波涌起”了;至于山下近处,则既无“山岛竦峙”,又无掩映于山海之间的丛林与百草,只是一片平原,没有什么可看的。从此以后,历代帝王对这个山就不再予以理会了。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从辽东班师路过这一带时,“次汉武台,刻石纪功”。汉武台在今北戴河海滨的山冈上。唐太宗之所以另选汉武台,而不按秦皇汉武魏武以来的故事登上碣石山,去观览一下沧海然后刻石纪功,说明那时碣石山前的眼界已远不及北戴河海滨一带。
据现代地质地理学者在华北平原进行钻探所得资料,滨海地区的地层,往往呈海陆相沉积更迭的现象,说明这些地区曾反复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碣石山前的地层不仅也有这种现象,并且在山前近处还到处发现掩埋不深的草煤层,又说明了这一带在距今一二千年内曾经是草木丛生的浅海或泻湖、沼泽地带,后来为泥沙所掩埋才变成草煤。可见,我们根据历史资料作出推断,认为秦汉以来二千多年内碣石山前一带平原,曾经一度向内退缩,然后又向外伸展,而再次外展后的陆地,面积比汉以前原来的面积更为广大,高度也要比原来的高度大大增加,以致把原来的石脊或小山头全都埋没在莽莽平原里,这是完全符合于实地勘察的结果的。
由此可见,碣石山离海较远,不甚适宜于观海,这是隋唐以来的情况。在此以前,海岸线远在今线之内,六朝时最北,秦汉时稍南,但距离山麓都不远,所以在那些年代里,碣石山正该是一个登临观海的胜地。
根据以上考订,最后让我们对这个长期以来纠缠不清,以致成为毛主席诗词注释中的疑难问题的碣石问题,作出如下一个简括的结论:
魏武以及秦皇汉武所登的碣石山,就是今天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但山前的地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在发生变化。约在东汉中叶以前,山前余脉露出地表,延伸至海边特立着一块巨石,被目为“碣石”。此后海水内侵,山前平地被淹,余脉露出水面的石块枕海如埇道数十里,那块“碣石”则随潮汛涨落时隐时现,有“天桥柱”之称。约在郦道元之后的北朝晚期(六世纪中叶以后),海水又大规模后退,山前出现了大片平陆,从此碣石不再成为登临胜地;那些枕海石和那块特立的碣石,终于全都被埋没在平陆之中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