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文学世界:一瓶墨水里的浪漫史诗(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831年,雨果发表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影响巨大,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其创作过程也非常有趣,是一部被“逼”出来的小说。
雨果走红后,许多出版商都争相出版他的作品,雨果写诗、写剧本、写小说,忙得不可开交。有一次,一位名叫戈斯兰的书店老板来拜访,想买雨果的剧本。当时雨果不在家,来的客人又很多,雨果妻子不认识戈斯兰,因此没有和他说话,戈斯兰认为遭到侮辱,拂袖而去。
事后戈斯兰致信雨果,说雨果太太怠慢了他,作为报复,他要求雨果如期履行出版合同。原来雨果曾与戈斯兰签订过一份合同,将《巴黎圣母院》版权卖给了他,规定交稿日期是1829年4月。但由于雨果太忙,他根本没有开始这部小说的创作,戈斯兰也从未催促过他,现在却要逼着他马上交稿。雨果急得焦头烂额,只好托人和戈斯兰商量,最后达成协议,再给雨果几个月时间,到1831年2月1日前一定交稿,否则晚一周罚款1000法郎,条件相当苛刻。
但雨果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答应了戈斯兰的要求。他买了一大瓶墨水,将社交用的礼服锁进衣柜,拒绝外面世界的诱惑,完全沉浸到小说当中去。其实,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雨果已经构思了3年,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考察了巴黎古老建筑的遗迹。可以说,小说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形象早已成竹在胸,当他拿起笔来时,这些素材就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1831年1月14日,雨果完成了最后一行文字,这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问世。这时一瓶墨水正好用完,因为这个缘故,雨果曾想把小说改名为《一瓶墨水的内涵》,后来因为这个名字被另一位作家用过,此事方才作罢。
流亡中创作《悲惨世界》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拿破仑三世实行恐怖手段,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直到19年后才返回祖国。
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讨伐拿破仑三世,发表了政治讽刺小册子《小拿破仑》,并写成揭露政变过程的文章《一桩罪恶的始末》。1853年,雨果发表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怀着极大愤怒揭露拿破仑三世镇压人民的血腥罪行,诗集洋溢着革命气势和批判力量。
当时雨果住在英国泽西岛,他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小岛居民讲法语,又在法国海边。1855年深秋,英国政府为了讨好拿破仑三世,将雨果从泽西岛驱逐,雨果拖家带口来到比泽西岛更小的格恩西岛。流亡本来就是漂泊无常的生活,雨果举家迁来格恩西岛,注定又是一番忙乱。1856年4月,雨果的《静观集》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同时出版,获得了巨大成功,收到一笔可观的稿费,他用这笔钱买了一幢三层小楼,取名“高城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