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华南篇】香港民主文化人士大营救(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这些被营救的都是文化界精英、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战士,如果被抓,将是中国的一大损失。所以当东江纵队知道日本要进攻香港时,就按上级指示第一时间进行营救。”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尹素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营救开始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要寻找隐蔽在香港各地的文化人士。在日军攻打香港后,许多文化人士各自分散隐藏,彼此失去联络。诸如夏衍、邹韬奋、胡绳等人分散居住在铜锣湾的贫民区内;蔡楚生和妻子陈曼云躲到跑马地黄泥涌的防空洞;柳亚子一家五口隐蔽在西摩道宋庆龄主办的保卫中国同盟总部……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机要工作负责人潘柱承担了寻找各文化人士的工作。他首先想到香港《华商报》的总主笔张友渔和在生活书店工作的徐博昕,通过他们,潘柱找到了柳亚子和女儿柳无垢,接着又在罗便臣道找到了何香凝。经过近一周的寻找后,所有营救对象被陆续找到并安置在安全的秘密住所里。其后,在周恩来的指示下,营救具体方案最终确定为“三水路一陆路”撤离路线。
假扮“难民”陆路北上
1942年1月9日下午,邹韬奋、茅盾夫妇等20多人打扮成“难民”,混在逃难的人群里。在东江纵队交通员带领下,众人集合在铜锣湾避风塘的海上交通站,分批乘坐小船前往一艘大船上集中。次日凌晨,乘海面有雾,众人又分批乘小艇偷偷驶入大海,至九龙红磡码头上岸。其后,众人一路北行,经过数日的跋涉,最终于1942年1月13日晚抵达深圳白石龙村。
其后的几天里,胡风、丁聪、张铁生等300多位文化名人也陆续抵达白石龙村。这条陆路转移路线,成为了文化人大营救的主要通道。
1942年除夕晚,茅盾、胡风、张友渔等20多名文化人士被营救他们的共产党人秘密接到惠州,安排住在东湖旅店和东和行。大年初一,茅盾夫妇亲自下厨,为大家烹饪了家乡名菜。几十名文化名人及部分参与营救的人士就这样吃上了一顿特别的团圆饭。
水路撤离一波三折
由于部分文化人士在香港活动时间长,名气过大,为了避免其在半路被人认出,身份暴露,廖承志决定,这些人不能再走东江纵队的那条陆路撤离,改走经澳门到桂林的营救西线。
在廖承志的安排下,1942年1月6日,夏衍、金山、司徒慧敏等20人聚集在码头,准备乘走私船到澳门,进而再转移至内地。在码头边,众人乔装打扮,以假名互称。诸如夏衍化名黄坤,身着广东人常穿的“唐装”,蓄上两撇小胡子,手持一把雨伞,颇有港商的味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