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家的老照片:似水流年始终向前(10)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讲到张园,我们这些老居民更喜欢叫它“张家花园”。如果算上当年闯荡上海滩的祖辈,我家在这里已经住了快90年了,我的妈妈就出生在张园的老房子里。
从记事起,我就常听外公说,这里的不少房子曾独门独户住过上海滩的名人。后来,周围几乎每一幢楼里都住着十来户人家。同进一道大门,合用煤卫设施,这里的邻居也许来自五湖四海,却在几十年的磨合中过出了“大家庭”的味道。我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幼年时西厢房阿娘做寿送来的那一碗大排面是那么诱人。
虽然外面的生活变化很大,张园里的生活却仿佛放慢了步伐,无处不散发出怀旧的韵味。母亲告诉我,由于种种因素,张园里直到七八十年代才通了煤气;我记得这里的住户九十年代后才开始通过对自家进行改造,陆续告别了倒痰盂、刷马桶的生活。
张园旧改后,这些老建筑都将被保留下来,修旧如旧,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我也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让上海人、中国人,全世界都来感受我们的海派文化。     

上海人家的老照片:似水流年始终向前


图说:仓定标和协会理事坐在集市口的公平秤后
彭浦新村集市的公平秤
口述者:仓定标
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彭浦新村集市口,当时正是集市的鼎盛期。照片里对着镜头笑得正欢的男子就是我。当时我担任彭浦新村集市个体协会的会长。旁边两个女同事是协会的理事,当时个体协会和工商局是协作关系,协管彭浦新村集市。
放在我们面前的是校秤,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公平秤。在当时上海的集市里,我们这个公平秤可以说是使用得早的,一直沿用了二十多年。为什么要设置公平秤呢?因为有顾客来投诉,发现买到的商品缺斤短两。我们观察后发现,确实有些商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猪肉商,会在砧板底下藏一些碎骨头。在给顾客切排骨的时候,趁顾客不注意,商户就把碎骨混入排骨里。这样,实际送上秤的,不仅有好肉,还有碎骨。于是我们协会的几个人商议了一下,决定要设置一个公平秤,由我们几个对商品质量把关,并向顾客传授一些检查商品质量的技巧。
最开始,所谓的集市,就是几个商户在人多的医院门口设点,方便看病的人顺手把菜带回去。结果因为当时菜场少,而工人新村人口密集,加上协会自管下个体户约束得当,沿途设摊的商户从彭浦新村当地的医院门口,沿着平顺路一直发展到了保德路,有了将近一公里路的规模。鼎盛期集市共有400户左右的注册个体户,千人左右参与经营。其中,临汾路、汾西路、闻喜路,这3个十字路口,摊位最多、人气最旺。当时,远在嘉定甚至外地的采购商,都会特地来彭浦新村进行采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