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特区打工妹”在这里诞生|共和国精神地标(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同时蛇口工业区积极营造当时最好的投资环境,建立起微波通讯站、蛇口工业区变电站、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兴办、自负盈亏的港口等,这一系列的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园区配套的最早雏形。
在党的领导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自主权,敢为人先,大胆突破,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出多项中国第一和全国之最,如率先实现超产奖励制、首开全国招聘用人制度先例、率先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率先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第一个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等一系列配套改革。
这些探索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蛇口工业区的成功经验被媒体誉为“蛇口模式”。
也是在蛇口,第一次喊出最具影响力的时代强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响彻大江南北。
诞生“第一代特区打工妹”
就在这片改革开放最前沿、百业待兴的热土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代“打工妹”。
1982年,韶关市劳动局为蛇口工业区外商独资企业港资凯达玩具厂招工,80多名韶关女孩成为凯达玩具厂首批合同制工人,她们后来被媒体称为“第一代特区打工妹”。

第一代“特区打工妹”在这里诞生|共和国精神地标


▲ 被媒体称作“第一代特区打工妹”的女工们下班后的场景(资料图片)
当年刚从韶关一中毕业的18岁女孩郑艳萍就是其中的一位。1982年2月18日,郑艳萍和同批招工的姐妹一行坐火车从韶关出发,一路颠簸到达蛇口。
百业待兴的蛇口工业区,厂房陆续建起来,人员渐渐多起来了。凯达玩具厂陆续招来几批女工:2月份的来自韶关、3月份的来自肇庆、5月份的来自汕头……
据了解,凯达玩具厂的员工规模最大时达到3000人。广东开始成为中国打工者的首选地区和外来工最密集地区,并引领中国第一波外来工浪潮。
40年后,在当年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这片热土上,郑艳萍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细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当时就是劳动密集型,工厂车间大多都是流水作业,每个人承担一个局部的手工操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地做,未来这些工作都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加班也很多,因为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大家也没什么怨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