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幻想与现实:生存困境下的自我回归之路——评《白日梦想家》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原创 郝欣怡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作者丨郝欣怡
指导老师丨张慧瑜

【摘要】电影《白日梦想家》是本·斯蒂勒执导并演绎的奇幻剧情片,讲述了爱做白日梦的主人公在面临职业压力时展开一段奇妙的人生大冒险并收获爱情的故事。电影在风格上突出呈现了喜剧与奇幻的元素,同时保留了西方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视觉传达上注重艺术审美与故事性的结合;在价值探索与内容设置上通过主人公追求自性化的旅程展现了社会网络化转型背景下社会边缘人群探寻自我与认识生活的可能。大团圆式结局、波折有趣的故事、丰富壮丽的背景以及主人公由压抑内视转向接受生活的实践赋予电影情感疗愈的价值。
【关键词】《白日梦想家》;自我回归;英雄叙事;现实关切
01
个人:主体性回归
(一)白日梦:自我疗愈空间
白日梦简单理解是指个体在意识清醒的状况下产生脱离现实实际具有幻想色彩的心理活动。白日梦是个体正常的意识现象,是个体有意识对现实的自我“空想”改造。白日梦作为一种意识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被个体把控,属于正常现象。但当部分主体过度沉溺于白日梦构造的空间,个体意识性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对现实的感知进而演变为病症。心理学家荣格用统称的“幻想”来讨论“白日梦”,认为“幻想属于心灵的自主活动,凡是意识减弱的地方或者终止的地方,幻想就会浮现。”由此可以得出,意识对现实空间的把控程度侧面反映出行为个体对白日梦的沉溺程度。故事前期,主人公在出现白日梦时对周边环境忽视,因而错过班车、忘记正在接听电话、被同事及领导捉弄,其个人意识对白日梦场景的极致投入已经严重脱离现实,展现出一定病理的特点。

锐评|幻想与现实:生存困境下的自我回归之路——评《白日梦想家》


《白日梦想家》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影片中,白日梦的设定在完善主人公形象的同时,创造了不同于故事正常发展逻辑的叙事空间。白日梦总出现于主人公现实生活受挫时,当主人公沃尔特·米提(Walter Mitty)因为个人信息的不完善而无法在约会网站上接触有好感的女主人公谢丽尔·梅尔霍夫时,他幻想自己跳到即将发生爆炸的楼房中救出谢丽尔三条腿的狗并为其装上义肢以此获得了谢丽尔的青睐;当面对高傲的新主管泰德·亨卓斯时,他幻想自己能够以幽默的方式对其嘲讽,与泰德展开肉搏、街道赛跑等。沃尔特的所有幻想都建立在现实压抑的基础上。在现实的生活中,沃尔特只能通过白日梦的方式来慰藉自己,为自己的情绪寻找宣泄的出口。而这或许正是现代生活空间面对生活不如意时,个人普遍的心灵疏导方式。导演将沃尔特的白日梦以画面演绎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沃尔特的心理活动具象化,在丰富人物性格的同时,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也增加了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对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