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地名由来之谜(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邯郸西部的山脉见于史志记载的主要是葛、堵、邯、紫诸山。其中,葛山、堵山、紫山至今有名有山,唯独“邯山”,现在只有其名而无实指。笔者推断“紫山”当是远古时的“甘山”。紫山系太行山余脉,紫山之名与山色有关,其山多红石。据《隋图经》记载:“舂夏有紫气蓊郁,石上有菖蒲,岩间有紫英。”《武安县志》载:“紫山下有紫泉出,山反照则赤色如金,故名。”因其山表呈微红色,唐天宝六年曾改名为朱衣山。紫山是邯郸县境西部最高的山峰,海拔498.4米,“山势耸拔,冈峦回复”(《大清一统志》),是邯郸西部群山之首。紧靠紫山南部的堵山,东西南北跨24平方公里,因其“连亘如堵,故名”(《汉书·地理志》)。堵山又俗称牛首山,是牛首水(今渚、沁河)的发源地。
1936年版的《辞海》对“邯山”的解释:“邯,山名,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县以山名,山势如堵墙,因又名堵山。”《郦道元的发水经注》以为:“堵山即紫山”。《大明一统志·直隶名胜志》:“《环宇记》云,邯山在郡城西,紫山之一峰也。”这样不难看出,“甘山”在远古时应是指以紫山为首峰的太行山余脉。还有与紫山毗邻的葛山,也是一道南北走向的红板岩高冈,因林木森郁、葛万尤盛,故名葛山(《大清一统志》),每霜后,树叶皆赤,谓之“葛山红叶”。紫、堵、葛山赤岩紫气,霜叶似火,连成一片红色的山景。丹是丹砂,按《说文解字》的解释:“丹是原指一种产于巴越的赤紫色矿石。”红色的山岩也被称为丹岩。甘山因山色红紫而被称为丹,甘山因“丹”谓之“甘丹”,这很有可能是邯郸一带地方因山而得的最早地名。战国早期的钱币和出土陶片上的“甘丹”铭文,正是表明了地名由商代的“甘”而春秋、战国早期的“甘丹”的嬗变过程。
随着甘丹一带的聚落逐渐繁华扩展为城邑,在“甘丹”的字旁加邑(陌)就成了“邯那”。这两个字出现在春秋末期的《侯马盟书》上,说明它决不是“邯郸”二字的简化,而应是邯郸地名的先源。
至于“邯那”二字以后又如何演变成专用地名的“邯郸”,这个难题,恐怕还有待考古学家去费心破解。
另有中国文物学会汤锦程先生及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蔺朝国先生《邯郸地名考净》所言:邯郸之名可能来源于商周时期的两大氏族甘氏和单氏东迁,曾在邯郸一带聚居而名。因甘氏的先祖云阳氏(即女娲)原居甘泉。甘字就成了云阳氏裔族居住地的标志性地点。邯郸有古娲皇宫(址在今涉县),世代奉祀女娲,因此可知邯郸亦曾是云阳氏的族裔所聚居之地。邯郸地名的另外一说是学者唐嘉弘先生在《关于晋赵文化的共相和特殊相》(见《赵国历史文化论丛》)一文中推测:“邯郸”一词乃由草原民族称呼酋豪为“汗”的缓读或音转而来。
上说均为一家之言,愿以此文做“引玉”之砖,请专家、学者共同来探索、研讨,为最终破解“邯郸”这个地名的千古之谜找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来源:《邯郸晚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