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的概念是自古就有还是现代才出现的?(3)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目前,关于共同体的学术争论仍然没有定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共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些成员因为家族、地域、志趣等自然因素而结合,以满足成员需求为目的而产生的组织都可以视为是“共同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或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可以分别看作是“共同体”。共同体组织的极端典型是民族国家;而“功能体”组织则是指为了达成外在目的而形成的如企业和军队的组织。另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共同体”有别于社会、社区、组织等其他社会结构。共同体组织一定具有自己的共同目标,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可以称作利益共同体,它是形成组织的基础,但共同目标只是形成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有学者给“共同体”作了描述性的定义:“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自主认同、能够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的人的群体”。还有许多学者认为,共同体只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精神家园”。
这些争论的实质,在于指出组成人类共同体的不同要素和方式的差异。
实际上,作为一类集体性的生物,组建共同体几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依靠这种组织化能力形成的合作,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登上了生物链的顶端。作为生命个体,人有“自私的基因”;作为群体生物,人也存在着有利于种群延续的利他性基因。在群体性的生存过程中,人们通过生存竞争的经验和文明教化,平衡利己与利他集于一身的矛盾,维持人们之间的合作。由此产生的人类组织,能够创造出高于个体的生存能力。这是人类延续至今、并占据自然界高位的秘籍。

共同体的概念是自古就有还是现代才出现的?


由于地理的隔绝和技术限制,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全人类的共在与共生。因此,对人类共同体,人人可以想象、阐述,却无法说清楚,也难以说服他人。更关键的是,人类通过组织化方式完成生存竞争的同时,也与其他的人类共同体形成了竞争关系,这一点在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源的“匮乏时代”尤为突出。匮乏产生封闭,决定“口粮”分配的关键是区分“你”“我”,这是最基础的生存竞争。富足倾向开放,有余粮是形成专业分工、建设市镇、养活工匠和劳心者的前提。随着生产力提高和技术进步,人们合作的范围总在扩展,把外部竞争转变为内部消化,有利于避免生死存亡的对抗,可以降低社会发展成本,这是推动新的更大共同体形成的内在动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