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叫龙哥,周星驰叫星爷(8)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4)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算通货膨胀和观影人次,成龙也在香港影史(1980~2017年)最卖座的十部贺岁片中占得4席,与“最佳拍档”系列打成平手。排名依次是:《最佳拍档》(286万人次)、《最佳拍档女皇密令》(263万人次)、《福星高照》(250万人次)、《龙兄虎弟》(236万人次)、《最佳拍档大显神通》(230万)、《八星报喜》(225万人次)、《摩登保镖》(216万人次)、《飞龙猛将》(203万人次)、《最佳拍档千里救差婆》(198万人次)、《龙少爷》(197万人次)、《家有喜事》(197万人次)。
所以,如今按票房统计香港“贺岁片之王”,成龙力压周星驰、许冠杰、周润发、张国荣、洪金宝、黄百鸣、曾志伟等,以近5.6亿港元的总票房高居榜首!
(5)15年后的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成为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分账引进、全国发行的华语片。在这之前,春节期间全国影院几乎都不开门做生意。
结果《红番区》放映后,当时的院线经理高军就这样回忆盛况:“从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开始,内地才有贺岁片的概念。在《红番区》之前,内地的春节电影市场是很惨淡的,电影院要关门放假,因为即使开门也没有人来看。这都成惯例了,所以我们叫‘灰色春节档期’。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很多人不能接受春节放《红番区》:有人看吗?干嘛要来加班,费力不讨好。没想到《红番区》特别火爆,轻松过亿!”
(6)1996年,《简单任务》再于春节档上映,票房冲破8000万人民币,成为当年内地票房冠军。通过这两部戏,内地发行商才真正发现:原来除了香港,内地观众也会习惯在春节期间看电影。自此“春节档”跟“贺岁片”才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档期之一,若非98年后成龙赴好莱坞发展,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后来居上,春节档不会愈发沉寂。
从影史来说,《红番区》是第一部同时拿到两岸三地华语片票房年冠的电影(内地9500万人民币,香港5700万港币,台湾2.4亿新台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拿到三地年冠的春节档电影;翌年,成龙再凭《简单任务》独揽两岸三地年冠,加上两部戏分别是当年北美华语片票房冠军,当时成龙实质已征服了中美市场,更足以证明他在华人春节档影市的“祖师爷”地位。
90年代内地,成龙已经连续4年拿到内地春节档票房冠军,分别是《红番区》(9500万,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保持5年半才被1.2亿的《生死抉择》打破,另外95年内地总票房才9.5亿人民币,《红番区》占了近10%的份额!)、《简单任务》(8000万,年度票房冠军,超亚军《龙卷风》近3000万人民币)、《一个好人》(6500万,分别以91万和95万人民币破北京和上海单日票房纪录,总排名年度第三。其实这部戏本来会成为年度冠军,但遇上邓公去世,全国停止娱乐活动,该片首轮放映还没结束便下档)及《我是谁》(8000万,年度第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