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学生追星,到底追什么(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为了体现偶像的流行程度与商业价值,以助其获得更好的资源,饭圈通常组织粉丝做数据。他们在偶像的相关微博下操控评论画风,或运用投票、刷点赞、评论、购买量等方式提升数据,提高偶像在各种榜单上的排名。
与此同时,饭圈狂热、偏执、抱团的另一面也展现出来,追星生态始终面临着外界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全民追星时代早已悄然来临。
从仰望“追星”到大众“造星”
张学友演唱会现场
对比当下追星狂欢,上世纪的追星显得朴实许多。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滕威致力于大众文化研究,作为资深追星族,她长期关注追星一类流行文化。她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媒体、粉丝和偶像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不发达的网络讯息与相对低下的经济能力,远远隔开了追星族与偶像,也克制着追星族的追星行为。当时,他们大多只在课后讨论自己的偶像、购买海报、听歌曲……动机与过程都较简单。
2005年的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是从传统追星到全民追星时代的重要转折点。华南师大心理学院客座教授岳晓东在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上做过大量研究。他认为,“超女”第一次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真正点燃了大众的情绪,也让市场看到了大众的强大“造星”能力。岳晓东形容,从“超女”开始,追星“进入了卡拉OK时代”,人人都能成为偶像,传统追星模式被彻底颠覆,偶像从此走下神坛。
数十年的追星发展变迁里,追星族更深入到偶像的打造、成长与发展。追星族的身份悄然转变为偏消费者角色,追星行为被解构为对“人设”的崇拜。资本大量涌入追星文化市场,根据粉丝心理,精准打造明星“人设”。偶像已经成为多重资本角力下的“产物”——追星族为偶像付出时间与金钱,偶像则向粉丝呈现他们想看到的样子。在消费文化与“饭圈”文化的偏狭影响下,偶像效应又被无限放大,追星族陷入消费文化的裹挟之中。
追星路上,反思从未停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