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孩子的妈妈,真的是不爱孩子吗?比坚守更难的是舍弃(2)

2023-06-01 来源:飞速影视
观影中,这句话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想来嬷嬷一定疑心过为什么有人宁可千辛万苦也要不辞万里把自己的孩子抛弃到修道院门口。善良的嬷嬷给她讲了一个穷苦夫妇养不起孩子的“白石子”的故事,暗示或许她的父母有什么苦衷。
在好朋友志轩的陪伴与激励下,雨桐开始了漫长的“寻根”之旅,并最终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正是这真相,令观众动容,我也是几度拭泪:
1981年,松嫂生下了一个女孩。她的丈夫非常懒,一辈子靠松嫂做工过活,又常酗酒,殴打松嫂和他们的儿子,最终儿子离家出走,杳无音讯。松嫂在山下的邮递点,看见雪城教堂寄来的福音单,为了女儿能够逃离这糟糕的家庭环境,避免重复哥哥的命运,她决定将女儿遗弃。
这条遗弃之路道阻且长,需要翻越几座大山,用铁索滑过横亘在大山前翻滚的江水,坐很久的长途汽车再转火车,才能来到雪山脚下的教堂,只因为教堂的福音单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这个家的儿女”——母亲是多么深爱自己的孩子,才能不远万里,如此狠心“舍弃”。正是她的果断和牺牲,使雨桐能够在爱的庇护下,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光明的前途。
然而松嫂并没有就此与女儿完全切断联系。雨桐在母亲的遗物里看到了满满的一包车票,才知道原来每年她的生日期间,母亲都会去雪城教堂做义工,其实是去给她过生日,甚至在某一年的除夕夜,母亲亲手帮她戴上了围巾。雨桐即将大学毕业,松嫂还去了北京,极有可能出席了她的毕业典礼。这真相彻底震惊了雨桐,原来母亲从没有遗弃她,一直在暗中关怀她。
更令人震惊的是:母亲的遗物里没有回程的车票,这意味着母亲是走路回去的。联想到村长说松嫂每年出去做义工,每次“都快不成人样地回来”,是生活拮据不舍得花钱坐车?还是内心煎熬、对自己的惩罚?我们不得而知。导演特意呈现了松嫂艰难步行、翻山越岭的画面,让观众代入人物,狠狠掬了一把同情泪。

“抛弃”孩子的妈妈,真的是不爱孩子吗?比坚守更难的是舍弃


② 不论孩子经历什么,我们一起承担
在第一条副线故事里,导演展示了一个有争议的社会话题:明知胎儿患有罕见又难以治愈的先天疾病,父母该不该把孩子生下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