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长路,心归何处(2)
2023-06-08 来源:飞速影视
阅读与写作,陪伴孤独的岁月。
生活上的不幸,通过阅读与写作,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也解决了人生温饱问题。这也许是场文化的苦旅,但终究,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坚持了下来,最终收获到了幸福的结果。
作者自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首先,他能得以在读书年代获得跳级的机会,就因为他比其他学生多认得“骡”字。而这,正是基于他对繁体字的感兴趣,从而拥有了比别人更快一步的机会。其次,对于在童年时期,还有机会看到自己心仪的闲书,相比较没有获得教育的母亲或者妻子来说,他要幸运的多。因为,他们要么没读上书,要么认得百来千字因为没经常用,也都给忘了。
季羡林,对文学的研究比较深刻,他比较推崇的《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让他感触颇深。他认为《红楼梦》里,刘姥姥,是最聪明的人。而《儒林外史》并不是作者想给儒士们立传,而且他们的故事,也是借鉴很多地方的故事。
天地万物,无不关情。
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离不开情。而且他也是这么去做的。比如除了对母亲无法送终的悔恨之情外,他对宠物也特别热爱,养有土猫虎子,也有波斯混种的猫咪咪。他既爱爬庐山,也爱爬黄山。他虽游荡国外多年,但依然认为故乡月亮圆。他不喜欢拜访别人,但对好友沈从文的离开而感觉错过很多时日。
我们总以为,文人墨客,可能更多是一直拍在书桌前的形象。但在季羡林身上,我们更多看到地是,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品味和兴趣爱好。当有人请教他如何可以长寿时,他也大抒自己观点。他认为,健身对长寿有作用,但每天花费2小时健身,也没意义。他的2个好友,一个比他先走,一个不能出门。
他对长寿的理解,只需三不: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因此,在年老时,心态依然年轻。虽然开始人会不愿承认自己年老,但后面,人还是会欣然接受这样的现实。
站在人生的旅程中,何处是归途呢?
在季羡林看来,纵浪大化,不喜不惧。也许,我们对于人生,也不要过于抱有激动或者忧惧情绪,只需保持平常心,平静对待我们生活中的每个当下,便足够了。乐观坦然面对,正是《长路漫漫,心有所归》的归途。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