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人|“2018年初的那个冬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2023-06-22 来源:飞速影视
每一位长期奋战在良渚遗址保护传承前沿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文物保护,风里来雨里去,与时间抢速度;文化传播,满腔热血和未来搏高低。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孙海波就是其中的一员。
千锤百炼成就“高光时刻”
“回想十年,在良渚工作的难忘瞬间太多太多,如果非要说一个,那一定是2017年底到2018年初的那个冬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时任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文物与遗产管理局副局长、遗产管理和监测部副部长孙海波,负责的是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重要工作。
申遗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便是申遗文本。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文本共20套、5300多页、200多万字,囊括了申遗文本正本、附件材料、大比例尺地图和光盘,是目前中国提交的申遗文本中最厚的一套。
2012年申遗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后,申遗文本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我们本以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孙海波介绍说,“但随着2015年外围水利系统被发现、2017年申遗范围正式划定,文本的编撰要随着申遗范围的更改不断调整,这些调整不是抠几个字眼那么简单,而是包括环境治理、价值梳理等一系列工作内容。”当年,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投入了所有干部职工的力量,全员“钻”进了文本里做梳理。

十年十人|“2018年初的那个冬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孙海波(中)
2018年2月1日是提交正式文本的最后期限,最终的修改、校对、翻译和印刷工作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这是一场硬仗。孙海波带领管委会5人团队前往北京。他还记得那一年北京很冷,他们与翻译单位、编制单位一起,窝在办公室里连续奋战了21天。
“高强度的工作非常痛苦,我永生难忘。申遗文本编制饱含了每一位参与者多年的心血,在北京的21天,我们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很骄傲。”孙海波说。
用敬畏之心去热爱
2019年7月6日,孙海波守在直播画面前,当申遗成功一槌定音,他激动得无以言表。
那是2012年申遗正式启动后的终极“大考”,是所有与之一起奋斗的人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实证的最权威证明。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