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丨回忆西南联大(9)

2023-07-27 来源:飞速影视
某日,有三四女学生突自厨房破门而入,殆觉院中极静,亦不敢作声。楼下既无人,彼等乃轻步上楼。见楼上又无人,乃漫步向南窗前。忽见左侧门内有人,大惊狂呼,踉跄夺步下楼而去。余亦未觉有人来,闻其呼声及脚步声,亦一惊。乃知是少女声,又知必是三四人齐来也。山楼寂静,即此一事可知。
及寒假锡予偕寅恪同来,在楼宿一宵,曾在院中石桥上临池而坐。寅恪言,如此寂静之境,诚所难遇,兄在此写作真大佳事。然使我一人住此,非得神经病不可。亦有联大学生来山邀余赴昆明讲演。余曰,汝等已来此,亲见此环境,尚开口作此请,岂不无聊。诸生亦无言。
又有岩泉上寺。余居下寺,赴上寺一路石级,两旁密树,浓荫蔽天。即当正午,亦日光微露而已。常有松鼠一群,在树叶上跳跃上下,一路抬头皆可见,亦一奇景。上寺已成一道士院,有池石之胜。院旁一亭,备游人品茶之所。亭四围矮墙有靠背可坐,更适眺瞩。余常喜坐亭中,游人绝少,每在此写稿,半日始返。院中一道一仆,道士号静庵,极清雅。余至,必命仆泡佳茗。余告其与北平大儒王国维同名,道士谓知之,并云亦爱读其诗词。随口诵一两首,其不俗如是。告余彼乃广西人,八岁随其家逃荒来此,及家人归,留之道院中,至今未离。静庵道士嗜鸦片烟,必选精品自熬煮,屡强余一尝。余十七岁暑,犯伤寒病,几不起。病愈卧床,余一叔父每夜必携鸦片来,自烧烟泡,命吸。谓,可长精力。此事相距已二十八年,犹能回忆。然终婉拒不敢尝。道士又言,岁春新谷初收,又有黄豆,彼必赴附近一市区收购若干,放置楼上顶屋中。
入夏价涨,商人来购去,一年生计尽赖此。先生出款少许,当代买代卖,不费一些心力。在我亦不加劳累,而先生坐增收入,曷不一试。余亦婉拒。道士又言,此间习俗收养女,只在农村中择少女年十三四聪慧者,价不贵,可供洒扫洗涤烹饪一切家务。及其长,可纳为妾室,否则备小款代为出嫁。先生倘全家来,能在此山长住,当一切为先生代谋。其仆亦亲切近人。余遂于后半年迁居上泉寺。道士特辟出楼上为余居,自寝楼下。张妈亦随来照顾,但仍留居下泉寺,晨来夕去。
院中有一白兰花树,极高大,春季花开清香四溢。道士采摘赴火车站,有人贩卖去昆明。张妈以瓶插花置余书桌上,其味浓郁醉人。楼下阶前流泉,围砌两小潭蓄之。潭径皆两尺许,清泉映白瓷,莹洁可爱。张妈以中晚两餐蔬菜浸其中,临时取用,味更鲜美。张妈言,先生长住山上,彼必奉侍不辍。若先生他去,彼愿在山上觅一地,筑一小庵,为尼姑终身。余在上寺心情较下寺更愉快。尽日操笔,《史纲》一稿,乃幸终于一年内完成。回思当年生活亦真如在仙境也。抗战胜利后,余重来昆明,每念岩泉上寺,乃偕友特访之。知曾驻军队,情形大非旧况。闻张妈已去昆明,询得其主人家地址,返昆明后求未获。静庵道士亦穷苦,闻仅赖白兰花度日。余去,适彼离寺,亦未遇及。人生乍变,良可嗟叹。最近余在香港晤伟长侄,告余彼夫妇近赴昆明,特去宜良访上下寺。均已被乡民撤除。仅道旁尚留有石碑数处,约略可想见其遗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