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云居寺护宝人(2)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死磕砖雕”罗炤
学生时代就与古刹结缘
罗炤是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物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11月,当时还是学生的他第一次来到云居寺做文保课题研究。寺中珍藏的14278片石经版,刊刻时期自隋至明,前后足有一千多年,首尾相连足有25里长,被誉为“石刻长城”。初次遇见,年轻的罗炤就被这些珍贵的国宝所吸引,由此和云居寺结下不解之缘。
40多年来,罗炤一直潜心于云居寺的文物研究工作。最近,他又有了新发现。罗炤通过研究须弥座上的砖雕图案,认定云居寺北塔的历史或许可追溯到唐代。此前,文物界一直认为该塔的建成年代应该在辽代。
罗炤说,云居寺北塔的塔身,不论是形制还是高度,都有辽塔的鲜明风格。须弥座上的“乐舞”图案,造型生动,带有鲜明的唐代民族融合风格,因此须弥座的主体应当是唐代的,后期因为一些原因,唐塔损坏,辽代在此基础上,又建起了新的塔身。
在云居寺北塔东北角,就有一座建于唐开元十年的石塔,第二层塔身上,有“飞象”、“飞鹿”、“飞狮”等浅浮雕图案。罗炤发现,与之相似的图案,也出现在了北塔须弥座的砖雕上,刻画的是“飞翔的羚羊”,“构图和表达方式,几乎是完全一样,都是动物在天上飞翔,很有特点。在河北发现的一处唐玄宗时期的石塔上也有类似的雕像。”
巡山护宝赵进国
30年如一日守护石经山
初春的京郊还有些冷,山桃也没开放,一大早,赵进国就穿上迷彩服,拿着灭火工具上了石经山,开始一天的巡山护宝工作。这座拥有9个藏经洞的大山,他已经巡护了三十多年,“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儿,现在已经快退休喽。”
跟着赵进国游览石经山,不用找导游,他的同事们都叫他“赵专家”。“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佛祖舍利、唐辽塔群及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尤以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说起云居寺的历史和文物,赵进国如数家珍。
“当年的僧人们,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心血刻经?”记者问。赵进国娓娓道来,佛教传入中国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灭佛,大量经书被毁。隋大业年间,高僧静琬发愿把佛经镌刻于石碑上、密封于白带山山洞里,免受自然与人为的破坏。此后,僧人们世代相承,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绵延千载,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3500余万字,被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刻图书馆,“当时静琬大师存放石经的白带山,就是现在咱们所在的石经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