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毛主席用婉约风格的《采桑子》,写下一首豪迈的千古绝唱(2)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秋天的象征。从战国时期的宋玉开始,中国文人就有了“悲秋”的传统,大家都喜欢借用“秋”的意象,来表达一些伤感的情绪。
假如每年都有“重阳节”,就等于是每年都在重复这种伤感。因此这首《采桑子》开头的部分,情绪是伤感、低落的,这一部分是这首词的“起”。
“今又重阳”是这首词的“承”,承上启下地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和动机。又到“重阳节”了,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有一点感伤,但是毛主席马上在下面接了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
因为当时毛主席正在上杭的临江楼上赏菊,偶然间看到远方河岸上开满了小黄菊,因此有了这一句话。“黄花”再加上“战地”二字,自然让人联想到唐代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以这里的“黄花”不是“黄花”,写的其实是我们革命根据地里面的红军战士们。就在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前不久,红四军刚好在福建西部打了一场大胜仗,才拿下了上杭县。
因此这句“战地黄花分外香”,是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歌颂。写到此处,这首《采桑子·重阳》的情绪就由低落转而上扬了,于是进入到了叙事中“转”的部分。
接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又回到了开头部分的伤感基调。以“秋风劲”暗喻革命形势的恶劣,比开头“岁岁重阳”的伤感显得更加重了一层,这是“承”这一部分的重复。
“胜似春光”又是一次“转”,让全词达到了高潮。最后,以“寥廓江天万里霜”收尾作“合”。于是叙事技巧中的“起承转合”,在毛主席这首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赞叹不已。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