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细节、留存民族记忆!听老兵讲述“我的抗战史”(4)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倪介夫
为让更多的人感悟抗战精神,出生于1925年的老兵倪介夫,将荣获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捐献给抗战馆,填补了抗战馆收藏上的一个空白。
……
“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这些举动自然而然、发自肺腑,并不觉得自己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儿。”团队成员吴娟说,让她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的首任院长韩臣子。在面对镜头时,老爷子直言自己一生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在跟老人的学生交流后,团队才了解到,韩臣子曾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山区开展了房山区首例阑尾切除手术;组织创建了房山中医医院结石科,填补了本市结石病专科的空白。更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在九十多岁时,还坚持每周出诊。“参加革命的经历,为老兵的一生都打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底色。”
还原真相
感受历史的温度与细节
在抗战老兵的讲述中,历史在团队的眼前生动了起来。少为人知的抗战“堡垒户”、延安鲁艺的文艺生活、日伪军的暴虐……历史的细节也渐渐丰富起来。
老兵陈复君1927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中学教师家庭。1939年,她被选入陶行知创办的私立育才学校音乐组学习。在此期间,陈复君接受了初步的音乐教育,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宣传抗日救亡活动,抗日的种子也就此在小女孩的心中埋下。1944年底,陈复君得到前往“革命圣地”延安的机会。提起这段经历,老人的眼睛亮了:一行人从八路军设在重庆的办事处出发,为了对付国民党的沿路盘查,他们还以领导人的亲属身份编成小组,比如朱德小组、王若飞小组、林伯渠小组等,每个人都改了名字,背熟了新编的口令,特别学习了出行途中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当终于进入解放区时,陈复君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我们年轻人见到八路军战士,抱着他们又跳又叫,仿佛来到了天堂。”老人回忆,当时延安的生活非常艰苦,在《白毛女》《兄妹开荒》等剧目演出之后,演出人员能吃上一碗白面面条,已是相当奢侈的事情。
“抗战堡垒户”,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它指的是抗战时期那些舍生忘死,隐藏、保护共产党干部和革命战士的住房关系户,是保护和积蓄抗战力量的基地。老兵郑春长便成长于一个“抗战堡垒户”。“为了保护共产党干部,我们家地下挖通了地洞,县区干部、武工队经常被安排在我们家居住,以躲避日军的‘清剿’。”郑春长回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很早就接触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4日,年仅15岁的郑春长秘密入党;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父亲、哥哥也是地下党员。这个秘密直到解放后才在三个人之间公开,充分显示了当时共产党人纪律的严明。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