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在上海最繁华的街头:从天津走3个月到上海,谁给他们找回家路?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救助街头露宿者的公益组织亲切地称流浪人为“街友”。他们出没于上海火车站、南京路等城市的繁华地带,却鲜有人留意到他们的存在。
流浪的原因各不相同,许多人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进救助站。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救助流浪者的公益组织,填补了社会救助的空白。“流浪者新生活”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星期六傍晚6时,“流浪者新生活”的义工们都会给街友准备一顿晚餐,就像一场持续了9年的“约会”。
发饭,就像一场约会。
持续9年的“约会”
天目路高架桥,地处在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车流不息的南北高架从头顶上穿过,这里距离上海火车站只有不到1公里路程,是流浪者救助组织的其中一个发饭点。
下午6时不到,桥底下的街友们已经有秩序地排成一列,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张慧泉把三轮车停在路边,向着大部队走去。他是街友中的“有车族”。一个月前,他靠捡瓶子攒下来的钱买了辆带箱子的三轮车,箱子里放置他随身的衣物和被子。
发饭现场气氛活跃,街友与义工熟络地谈起彼此的近况。“来,给你介绍一下,他也是江西的。”排在前头的小熊远远地招呼张慧泉。他们是同乡。就在刚才短暂的交谈中,小熊发现新来的义工里也有一位江西人。
6时,发饭准时开始。街友挨个从义工手中接过盒饭,在高架桥边找地方坐下,边吃边聊。那是9月,距离中秋节还有不到一周,给街友们准备的每一份盒饭外还多加了一块月饼。
“食物只是一个媒介,更多人不只是去发食物,而是去见见老朋友。”义工尤松清说,一顿饭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街友需要的是有人倾听他们的故事。
今年28岁的张慧泉是江西抚州人,小时候父母和哥哥都外出打工,2007年1月,15岁的他一个人来到上海讨生活。身高1.73米的小伙子十分开朗,平时不爱说话,但熟悉了以后,他会主动开玩笑。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腿脚不方便,只能靠捡瓶子为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