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说文物之九】彩陶鼓声声(3)
2023-09-11 来源:飞速影视
3.漩涡锯齿纹双耳彩陶鼓:通长32cm,鼓口口径9.4cm,鼓面口径22.7cm。泥质红陶,鼓口呈罐口状、唇外敞,鼓身为直筒状,鼓面为喇叭口状,鼓口、鼓面外沿,各有一半环耳,鼓面外沿饰12个倒钩,以张鼓皮。盘口斜饰三角网格纹;喇叭口外表饰平行线纹和三角锯齿纹。漩涡锯齿纹双耳彩陶鼓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约4300-4600年。
二
从陶鼓到鼓
鼓是史前打击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现代鼓类乐器的雏形。陶鼓的出现是随着陶器的发展而产生的,当人类能够制造陶器,制作出各种生活中的器具或生产用具时,原始先民发现一些陶器器口蒙上东西后能发出声响,这样就启发了先民们的创造灵感,进而制造出了鼓。最早的鼓应该是在生活中常用的壶、罐、瓶等器皿的口部蒙上牛、鹿等动物的皮而制成的,用木棍、骨头或手等敲击鼓面能发出砰砰声响。
陶鼓在原始先民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远古先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支柱,其与陶铃、陶埙等一起构成了史前乐器的文化景观。收获之季,陶鼓是他们庆祝丰收时载歌载舞的伴奏乐器,为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目前已知远古时期的鼓主要以木质鼓和陶质鼓为主。由于木质遗存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绝大部分木质鼓已经腐朽,很难见到完整的实物遗存,而陶质鼓的鼓身一般经过火的焙烧,坚固不腐,即便破碎,也依然能够复原出本来面貌,所以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见证了史前先民在手工制造业上的发达程度,也显示出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鼓的形制多样,用途广泛,有釜形、罐形、葫芦形、束腰形、喇叭形等,常被用于氏族祭祀、庆典舞乐、征战狩猎中。
因为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打仗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夔(ku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据说上古时代的战鼓,皆由鳄鱼皮制成,而鼓皮选用鳄鱼皮,是取鳄鱼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
另外,鼓也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常作为祭祀的器具。在各种祭祀活动中,陶鼓成了人与诸神之间的媒介,配以乐舞,为祭祀活动增添了强烈的仪式感。同时,鼓正式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据研究,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