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聊天室|个人复仇、校园暴力与“淫荡”叙事:《黑暗荣耀》的爽点与局限(4)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黑暗荣耀》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徐鲁青:文捷提到国内校园对暴力事件的忽视,我想到前几天正好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妈妈的反校园暴力“战斗”:儿子被围殴,给打人者处分是底线》,这或许是国内校园暴力处理细节的一个样本。从报道里可以看到,学校没有清晰的惩罚处分标准,校园暴力发生后,校方的处理倾向是“不闹大”,不希望事件扩散到校园外,所以即使校园暴力事件很严重,也往往很少通知警察干涉。这其实和《黑暗荣耀》里她们幼时的学校处理情节有相似之处。在“大事化小”的心态下,学校对家长的通知也含糊其辞,还有一些家长在打来道歉电话时说,自己小孩也被xxx打过无数次了,孩子打架很正常。文章里这位妈妈争取了很久,只为能够建立相应的处分制度。
林子人:在《自我决定的孤独》一书中,作者伊丽莎白·冯·塔登探讨了“不受伤害的权利”是如何从18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哲学观点(卢梭:“人天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痛苦”)一步步引发更广泛共鸣,到最后在政治领域开花结果的(废奴、保护人的身体不受伤害成为得到现代国家法律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同情因此是现代法律的基石之一,然而观念并不一定总是能够与言行保持一致,比如欧洲人曾一面呼吁废奴和废止酷刑,一面在“未开化的”殖民地肆意施加暴力,也曾在二战期间屠杀过犹太人。史蒂芬·平克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类社会的暴力在不断减少,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暴力的减少取决于人们如何发现,原本被他者化、非人化的生命体——比如妇女、儿童、异族人、穷人——不应该继续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要如何理解暴力和施暴者的心态呢?塔登援引犹太大屠杀幸存者让·埃默里的观点指出,过度暴力的本质是施暴者自我的无限膨胀和对他者存在的彻底否定。确立自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信自己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存在是得到尊重的,以皮肤为界不被侵犯,将暴力强加到一个人的身体上会毁灭一个人的自我:
“那些施暴者关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能否继续存在,恰恰相反,他们要做的就是破坏这个世界,通过否定共生的他者,达到实现自身绝对权威的目的,这个他者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地狱。让别人发出痛苦或垂死叫喊的权力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是肉与灵、生与死的主宰。酷刑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颠覆人类社会的手段:因为我们如果要生活在一个与他人共存的社会中,前提是要能够保证他人的生存,控制自我膨胀的欲望,减少他人的痛苦。”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