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时期埋葬方式之葬法(2)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瓮棺葬法
瓮棺葬是一种以陶瓮或陶罐等为葬具来安置死者的葬法,用于安葬幼童。我国含有瓮棺葬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多处,瓮棺葬近1100座。它们分布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北到吉林、内蒙古,南到云南、广东,西达甘肃、青海,东至山东、江浙一带乃至台湾。但大部分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分布区是我国史前时期瓮棺葬最盛行的地区,发现瓮棺葬遗址50多处,瓮棺墓700多座。应该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瓮棺的盖子或陶钵底部中间,有一个人工凿制或敲击而成的小洞。小洞直径一般约08~2厘米。有的是非常规则的圆形,还有的呈不规则状。据推测,这是当时人有意做成的,是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
个别瓮棺墓葬有随葬品,约占统计总数的9%左右。就单位瓮棺葬的随葬品数量来看,数量非常少,只有一至数件陶器或装饰品等,多数安放在瓮棺内,少数放在棺旁的填土中。瓮棺的埋葬位置,通常都在居住区房屋近旁或附近,小部分与成人葬在一起。这种习俗主要源于原始人的感情--幼孩死后,其亲人不忍其远离,希望埋在附近以便照顾。

原始时期埋葬方式之葬法


衣冠葬法
衣冠葬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法,它的特点是墓内无死者尸体只埋葬死者生前穿戴过的衣帽。这种葬法,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考古资料来分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山东大汶口墓地有5座没有尸体的墓,但随葬品特别丰富。如M126,墓穴长为4.5米、宽3.2米,是最大的一座,木椁的结构复杂,有数十件随葬的陶器精品,墓室中却仅见零星的几块人骨。M60,长4.65米、宽2.98米,同样有木椁,随葬品达50余件,仍无墓主尸骨。
有学者认为,这种衣冠葬的出现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有关。当时,氏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抢夺财富的斗争,一些氏族首领、军事首领,为保卫氏族而在掠夺财富的战争中战死,其尸体由于许多原因无法收回。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常常为他们举行隆重而盛大的葬礼,对他们实行厚葬,因而为他们建造衣冠冢,以祝愿他们的灵魂能保佑本氏族。
此外,天葬、水葬、野葬等葬法也流行于原始社会。受条件所限,我们今天没能找到它们的遗存。但从人类学和民俗学资料来看,这些无疑也是原始人盛行的葬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