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广岛是为了威慑苏联?奥本海默疑惑原子弹真的非丢不可吗?(2)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而一般咸信,惨烈的冲绳岛战役、双方高强度的死伤吓到了美国人,所以杜鲁门在舆论压力下,必须用一个具压倒性力量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来击溃日本人的反抗意志。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电影《奥本海默》所参考的另一本奥本海默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American Prometheus),或什至电影本身,我们都可以发现,对日使用核武所针对的从来不是日本,而是苏联。
1964年,当时还是剑桥大学博士生的历史学家Gar Alperovitz,利用了新公开的政府档案以及二战时期末期时任战争部长史汀生的日记,与国务卿伯恩斯的书信,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以《原子外交》之名发布于世。
书中经过缜密的资料搜集与分析后认为,杜鲁门决策团队轰炸广岛跟长崎的决定,是建立在一个以「原子外交」为途径,迈向世界霸权的思维逻辑之上,而非什么人道主义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对美国而言,德国战败后,日本投降只是迟早的事情。综观全球唯一剩下足以匹敌的对手就是苏联。所以20万原爆丧生者,不外乎是美国震慑苏联的祭品;目的是为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供足够的筹码。
1995年,Alperovitz在终战50周年之际延续《核子外交》的基础,发表了《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和美国神话的架构》一书。这部终战50年后的新作,除了爬梳美国陆续解密的二战档案,也纳入了战争时期英美军事高层互动的相关文件。其中包含时任战争部长史汀生、欧陆盟军统帅马歇尔(后任国务卿),以及接任马歇尔成为统帅的艾森豪(后任美国总统),他们都认为日本虽然会晚于德国投降,但或许只要在无人区展示核武的威力,日本民心士气就会崩盘,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用原爆牺牲大量的日本平民。

打开原爆决策的黑盒子


因为早在杜鲁门于1945年4月继任成为美国总统,并且第一次听取报告才知道「曼哈顿计画」正在发展核武时,律师出生并且担任多位美国总统顾问与战后世界银行行长的外交建制派大老John J. McCloy,就曾向杜鲁门汇报国安局特工来自日本枢机的情报。当时华盛顿领导层对东京的了解是,日本追求的是保有天皇和宪法(国体)的投降,而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因为后者等于放弃既有的秩序与纪律,会让日本在物质上与心理上双重溃败、永无翻身之日。
面对这条情报,《美国普罗米修斯》根据时任杜鲁门海军参谋长William Daniel Leahy的日记,归纳出了当时华盛顿领导层对这个情报的分歧态度。至少在1945年7月16日「三位一体」核试成功前,内阁里就有各种声音。除了「是否要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外,也有「是否要请求苏联开辟远东战场夹击日本」的讨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