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研讨会|李蕾:专挑硬骨头,《丁宝桢》创作有魄力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素有人物传记剧的创作传统,但这两年人物传记剧创作有所减少,古代历史人物传记剧几乎没有,就我观察,目前就只有《丁宝桢》这么一部。”12月19日,在北京举办的电视剧《丁宝桢》研讨会上,《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李蕾认为,从这个角度看,《丁宝桢》的创作播出难能可贵,不仅填补了影视创作对丁宝桢这个人物命运故事书写的空白,也填补了近年来历史传记片稀缺的空白。
“当下很少有创作涉及历史人物传记剧,主要也是因为这个题材创作难度很大。《丁宝桢》专门挑硬骨头啃,这种创作魄力值得肯定。”李蕾表示,这个题材创作的第一个难点在于丁宝桢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深处的丁宝桢和今天的我们在时间的纵轴上已然渐行渐远,要挖掘这个人物身上的魅力,拉近其与当下人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十分不容易。
电视剧《丁宝桢》通过表现丁宝桢的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一种必然性联系,揭示出一种精神、一种当代人对历史的感悟。创作者主要从“报国”“爱民”“治家”三个层面,搭建历史和现实的桥梁。
“历史人物传记剧创作的第二个难点是不只要写人物,也要写历史,所以要处理好写人和写史的关系,使观众产生一种这些历史都与我有关、与当下有关的感觉。”李蕾说,作品采取单元剧的模式,在用四组故事组合成一条较为完整的生命影像链条的同时在逻辑建构中存在一些“空白”,观众必须调动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艺术想象,将这些空白处填充起来。“所以,我们在视频网站上看到大量弹幕和评论,其实就形成一个探讨丁宝桢为人、思考晚清那段历史得失的舆论场,很多内容都是非常理性有深度的思考。这种审美再创造推动观众与人物之间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对话,从而营造一种一切都与‘我’相关、与当下有关的沉浸感,为作品赋予更加丰富的现实意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