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红日”,那“白日”又是什么,为何说“白日依山尽”?(3)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而正方也引古代诗歌来证明,“白日”这个词“自古”就是用来写“夕阳”的。譬如,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有一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就是写夕阳下山时,日月交替的场景。
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也有,“秋风发微凉……白日又西匿”,杜甫也有“秋江白日落欲尽”等名句。
另外,反方说中条山很高,所以王之涣才会在诗中写太阳升到山的“尽头”,最后被山挡住看不到了。但是不管中条山多高,太阳始终都会爬到比山顶更高的位置,又怎么会看不到呢?
还有一些人避开了“白日”是对日光的颜色描写的思路,提出“白日”不是指太阳,而是指“时间”,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白昼就快要过去了”。双方的说法,谁对谁错,也不太好判断。
比如正方说,“白日”写夕阳,举了很多古诗为例,但是古诗原来也有用“白日”写日出的。比如唐人《登单于台》一诗中就写“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这显然是写的朝阳。
反方说“夕阳是红色”,正方同样提出了相反证明。有人从新闻报道中引用事实证明,现实当中的日落,有时候就是“白色”的。
并且古诗里写夕阳也不一定会用红色,也有用金色的。金色比较淡的时候,就和白色也很接近。
二、王之涣写“白日依山尽”的目的
鹳雀楼距离中条山仅仅十五公里远,有一点太近了。我们都知道,在鹳雀楼的位置是根本看不到黄河入海口的。
王之涣之所以要在这首诗中写“黄河入海流”,其实是为了从横向上延展诗中描写的场景的宽度。
那么,王之涣在写下“白日依山尽”一句时,为什么不选择描写更加遥远,和“大海”一样,实际上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渭河平原以西的山脉呢?
如果你承认诗歌是需要夸张的想象力的话,那么就应该承认王之涣诗中的“山”是和“海”一样的虚写,它根本就不是现实里的中条山。
因为中条山比起从鹳雀楼前的“黄河”到大海的“入海口”这种程度的横向距离来说,“实在是太近了”,不够遥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