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连环套》,错误选择的悲剧启示:切勿成为“套中人”(2)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从生物学家的观点看来,赛姆生太太(霓喜,该称呼源于她第三任“丈夫”)曾经结婚多次,可是从律师的观点看来,她始终未曾出嫁。”
这是张爱玲在《连环套》开篇时,对作品中主人公霓喜一生婚姻情况极具概括性的总结。从这段描述中来看,霓喜的婚姻历经坎坷与波澜,十分不幸。然而纵观整部作品再来评价的话,她的不幸,可能又并不值得“同情”,毕竟在多数人看来“自作自受”的悲剧虽然“可悲”,但往往又带有“可恨”意味的。
当然作品中霓喜并不知道这些,她还是希望可以获取身边人“同情”的,尤其是对她童年那些“黑色”的不堪回忆,这种颜色是她的一个忌讳,在她看来代表着“贫穷与磨折”。
但是她所需要的同情,又并不是基于可怜之上的,为此她有时也会替它进行伪装,这或许是出于虚荣,也或许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逃避,不能正视不就是一种怯弱的逃避吗?
为了逃避进行了伪装,为了伪装不得不去说谎,说谎是为了误导他人,可最终很容易误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究竟是处于幻想中还是身在现实里,这就是无形之中添加给自己的一个“套”,而这个套又很容易被自己或现实戳穿。
就像晚年的霓喜提起自己皮肤为何还能保持光润时,说是因为小时候她吃了珍珠粉,可她又说了自己童年时代是极其艰苦的,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就是被自己戳穿的例子,正像张爱玲在作品中写到的:
“‘话又说回来了’的时候,偶尔也会迎头撞上了事实。”
当然也像她离开第一任“丈夫”雅赫雅时,发现自己以为逃离的过去,但是从未逃离一样,这就是谎言被现实戳穿的一个例子,张爱玲在作品中对此的描述:
“霓喜忽然疑心她还是从前的她,中间的十二年等于没有过”。
霓喜和雅赫雅如何走到一起的呢?从作品的描述中来看,在此之前,她确实是值得同情的,幼年在养母家遭受着虐待(从她对孩子们讲的一些“凶残的古典”中可以察觉),到十四岁的时候,又被养母以一百二十元的价格卖给在香港开绸缎店的印度商人——雅赫雅。
虽说这个过程是悲痛的,但好在离开幼年的生活环境又算是一种庆幸。关于雅赫雅的出身,用霓喜的话来说:“笑掉人大牙罢了”。可实际上雅赫雅独自从印度来到香港,白手起家,也着实令人钦佩,只不过霓喜在与雅赫雅生活的十二年,一点一点的已经发生着变化。
她对这段感情存有两大遗憾,一是“零花钱与自尊心”,也就是尊重;二是名正言顺的婚姻,对于这两点,霓喜也自我总结出了一个因果联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