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可持续的”,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实现?|找回“可持续”(2)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现代人类社会”——之所以为这一版本的正式定义加上这样一个限定词,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的”理念远非现代人类文明所全新创造而生,它实则是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人类文明及文化发展的一层底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周易》中便已提出了“生生之谓易”的哲学命题。博古睿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宋冰将“生生”观阐释为:“第一个‘生’指生活,生存下来,继续生活。第二个‘生’指给予和赋予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哲学家把‘生生’翻译成英文的‘Live and Let Live’。”[2]将此释义和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定义相对比,我们便能看出两者的吻合之处:
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是要让我们自己能活,并且能好好地活,同时也要确保与我们共存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以及世界各地的所有人类同胞——无论是当下的,还是未来的——也能活,并且在未来能更好地活。
这样的阐释看似有些多余,但只要略加细想,我们便能意识到:它其实已经被我们遗落在追求经济和科技持续增长与发展的路途之中了。借用宋冰的话来说:
“近现代以来人类一直以零和竞争的心态,不遗余力地追求‘进步’和‘突破’,并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和追求地缘政治优势,在带来物质和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无节制性的最大化思维方式也将我们导入了今天这般环境日益恶化、社会纽带断裂、国际体系日益分崩离析并日趋对抗的世界”。[3]
“生存下来,能够活下去”——在人类文明诞生伊始,这的确是人类必须破解的最重大的难题。于是,人类用智慧、勤谨、敬畏,渐渐开拓出了新的生活和社会组织方式,进而钻研于科学技术,以此为人类文明在当时面对的这一最重大的难题持续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经济和文明的种种历史性突破。
在这些历史性突破诞生的同一时期,东西方的哲学思想中,也依然存在着与如今的“可持续发展”观相呼应的思想和实践——它们甚至是这些历史性突破和发展的基石之一,因为当时的人们更知谨慎、敬畏、适度的力量。
然而,自工业革命开始,类似于“生生”观的处世与发展理念,逐渐让步于对“最大化”和“无限增长”的持续追求。自此,“可持续的”一词被“简化”为“持续的”:持续的经济增长、持续的财富积累/创造、持续的科技发展……即便是那些应当,甚至是只有凭借着“生生”观才能健康运转的领域(人、生态等),也慢慢淡忘了“可持续的”理念和实践。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