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在战争中的运用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地道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就运用的非常广泛,从春秋战国到三国,南北朝再到唐,宋,明,清历史上都有记载,近代抗日战争中地道战被八路军游击队发挥到了极致。

地道在战争中的运用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地道在战争中的运用


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形式。
1941年秋,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1942年夏季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党根据地道战的经验,把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冉庄的地道,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