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20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反映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游击战术的影片《地道战》和《地雷战》曾经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是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为了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在不利的地形和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条件下,化整为零,在与敌周旋、殊死战斗中创造的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冀中地区必须坚守不能后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规模“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941年以后,日伪军强迫敌占区的老百姓在冀中地区周边建据点、碉堡1000多处,使冀中根据地基本区的面积、人口减少2/3。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冀中军区希望将机关、部队撤至太行山根据地,待形势好转再返回冀中。晋察冀军区领导认为可以考虑冀中军区的意见,而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坚持认为应该坚守冀中根据地,因为冀中地区是华北重要产粮区,日军正急于将华北变成兵战基地。从冀中的客观条件来看,是易攻难守的大平原,而且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旦撤出,几乎不可能再返回来。因此,从战略上看,必须不惜代价,在冀中地区抗击日军的“蚕食”和“扫荡”,既要拖住日军,又要为后来的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在日伪冀中进攻之初,八路军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冀中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二是缺枪少弹,武器装备简陋且极度缺乏。这也是为什么冀中军区曾经考虑退守太行山一线的原因,打算利用山区地形,便于坚守。然而,从整个大局着眼,尽管八路军无险可守、武器缺乏、装备简陋,也不能让出冀中平原地区,那就需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想办法改造地形,使平原的地形像山区一样有利于坚守;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土办法,制造有杀伤力的武器;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地道最初源于人民的创造,冀中的民兵、党员干部、老百姓过去为了防备敌人追捕,挖过“蛤蟆蹲”、地窨子、红薯窖,敌人来了,人可以藏在里面,但最大的问题是蹲在里面只能藏不能打,而且一旦被敌人发现,跑都跑不了,所以“蛤蟆蹲”逐渐变成了两个口,既能藏又能跑,但还是不能打。后来在八路军工程技术干部的指导下,地道发展为地上、地下工事相结合,地上工事能够掩护地道口,打击敌人;地下工事要扩挖坑道,打好隔断,防水、防毒、防火,打藏结合,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打击敌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