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的女子们都穿什么衣服?带你了解明朝女子袄服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明代中后期,由于中央集权统治对地方的管控日渐废弛,以及商品经济的活跃态势,社会观念也随之转变,由明初的强权制约而呈现出的质朴敦厚的社会面貌,在此时迸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进而描绘出一幅陆离绚烂的生活景象。在服饰方面,打破了明代初期等级森严的服饰礼制,形成了逾礼越制、尚奢竞靡、追新逐异、争艳好丽的服饰潮流,而且服饰变换周期短、日新月异,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中最多彩绚丽的时期之一。
在这种服饰风尚的影响下,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之一的袄服,也由初期的简朴单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款式、纹样、色彩、面料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具有很强的审美艺术特征,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等多层面的时代特征,成为明代女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式。
女袄的源起和发展
袄,《中国衣经》中解释为有衬里的上衣,而《汉语大词典》中袄的释义为“短于袍而长于襦的有衬里上衣”。汉代及其以前,通常将上衣下裳统称为衣裳,而在东汉以后,汉服上衣多称为“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襦”字逐渐被“袄”、“衫”替代。明代一般将无里的单衣称为“衫”,有里的夹衣称为“袄”,裳则被裙所取代,所以衣裳制也因此被一些学者称为襦裙制、袄裙制。关于袄出现的时间,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卷三曰:“袄子,《旧唐书·舆服志》曰:燕服,古褒服也,亦谓之常服,……则今代袄子之始,自北齐起也。”也即,长袄是古时候的亵衣,短袄则起始于北齐。还有一种说法是产生于汉文帝时,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记载:汉文帝在立冬时给宫人和文武百官赏赐以五色绣罗或者锦缎的披袄子,然后才有了袄这个称谓。
而对于袄的来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袄是由裀转变而来。马大勇在《霞衣蝉带:中国女子的古典衣裙》中写到:袄,和襦有些相似,它的前身是裀,或作絪。卢翰明《中国古代衣冠辞典》中的释义是:“裀,夹衣,《广雅·释器》:复襂谓之裀’,清王念孙《疏证》:‘此<说文>所谓重衣也,襂与衫同,……<方言>注以衫为褝襦,其有里者,则谓之裀,裀犹重也’。”意思是两层的衫称作裀,衫为单襦,有里子的衫(单襦)就是裀,也就是说裀是类似复襦的一种夹衣。此外,《广雅·释器》还有记载:“裀,……裑也”,而清代王念孙《疏证》中也同样记录:“裑,谓衣中也,通作身。”由此可以看出,裀等同于裑,是一种穿在贴身内衣以外、外衣以内的服式。根据其类似复襦的形制以及穿着使用的方式可以判断出,裀很有可能是袄的前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