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行榜:理性地看,引导着排(4)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第一,大学排行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客观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
“双一流”建设我们一直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明确了“双一流”必须按国际通用的评价准则达到一流,又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双一流”建设既是目标,又是过程,这种定义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因而,大学排行也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性,也应依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制定相应评价指标,引导大学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
第二,大学排行应区分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高校,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评价的尺子就应该不同。
大学排行要有利于学科特色发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其抓手和基础是学科建设,这与以往的“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的思路截然不同,是通过分层和分类的建设思路,鼓励高校的“差别化发展”。各个大学应按照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的评价排名,打破主要用科研贡献,实际上是用论文相关数量“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单一评价排名,使大学排行逐步趋于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实事求是地排出不同类型大学的社会功能和贡献。
第三、大学排行应增加人才培养的权重。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的任何改革都不能忽略教师和学生,这些源源不断的优秀学生,在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也成为大学创新的生命源泉。
分析目前民间机构发布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在评价指标设计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权重都不够。受排行榜影响,校长们在学校管理制度设计和资源分配时,很难不做一些有利于提高名次,有利于争取更多资源,但却可能偏离大学本位,违背大学精神,无助于真正提高教育质量的决策。大学排名应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把“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等全面纳入评估计入权重。
同时,“双一流”建设要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检测并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指标都应该列入评价体系。
第四,大学排行要与时俱进。
教育形式和形态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是教育活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客观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是教育形态的不断变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因而,现代化大学的功能和概念,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尤其是,当前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情况下,大学排名也要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民需求,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