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风沙危害区成绿海,回顾北京治沙之路(5)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值得一提的是,牢固的生态屏障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多年的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措施,使项目区内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逐年恢复,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更趋稳定,形成了山区大尺度生态系统。无垠的荒野中,万物生长,多年不见的野生动植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未来延庆植树造林的空间不多了,我们将重点转向养护,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罗海莲说,山区森林倾向于天然更新、自然生长,管护方面只针对过密的树木进行疏伐,对稀疏地块补种栎类。平原森林将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给小动物搭建人工鸟巢、昆虫旅馆。“森林防风固沙使生态环境变好了,不光百姓受益,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体现。”
未来治沙之路需加强国际合作
北京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北京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初期的年均发生13次以上,减少到近年来的2-3次。影响北京的本地沙源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沙尘暴天气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中称,影响北京的沙尘暴一般为过境沙尘暴。根据最新预案,北京将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明确了相应的预警响应。在监测方面,北京加强与周边省市沙尘暴天气信息共享,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反应灵敏的全市沙尘暴天气监测体系。
在去年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2018年中国科学院做了“三北”防护林40周年的评估,从1978年-2018年期间,“三北”区域沙尘暴的发生次数从过去年均6.8次减少到2.4次,减少了接近2/3。
“2021年,北京的沙尘暴有4次,大部分来自蒙古国。”他说,荒漠化防治是我国在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取得突出成绩和获得良好国际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
未来,治沙之路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每年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沙尘暴源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邻国。在我国国内荒漠化土地基本上得到有效治理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减轻沙尘暴的威胁,开展国际合作是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说,位于我国北方的蒙古国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多,草场牲畜超载过牧,土地退化、沙化严重。
他建议,将国际生态环境治理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配套开展荒漠化土地治理及防沙治沙工作。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杨许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