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功勋嘉奖英雄(4)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1996年,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5期目标已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我希望今年的示范田实现亩产1200公斤、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生日前夕,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当被问及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说起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后者则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全世界有1.6公顷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在袁隆平看来,发展杂交稻会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巨大的贡献。据了解,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
(邓霞刘双双徐志雄)
孙家栋:造“中国第一星”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孙家栋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科研生涯。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参与开创了一系列“中国第一”: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资源探测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
1951年9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专修俄文的孙家栋被派往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由此开始了他7年“学飞机”的历程。时年22岁的孙家栋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到祖国。之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导弹总体设计部。学习飞行器发动机技术专业,却没有从事飞机制造,而是被安排进入导弹研制部门,这是孙家栋科研生涯的第一次转型。1960年,孙家栋参与的中国导弹试验接连取得成功。
不久后,他和同伴们就尝到了失败的苦涩。1962年3月21日,中国首次独立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二号”起飞后很快失控,坠毁在距离发射塔架仅300米的戈壁中。孙家栋现场目睹了失败一幕,痛苦不堪。通过分析,发现此次失败是由一根导线断开导致的,这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就是一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