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实信息披上“新闻”外衣“伪新闻”侵蚀网络生态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北京一河道内出现碎金”“女外卖骑手车辆被盗后大哭”“主播直播时遭绑架”……近期,多起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所谓“新闻”,先是以“离奇剧情”占领热搜榜单,随后又纷纷被证实为自媒体“自导自演”,“反转”频率令人咋舌。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网络平台存在不少“伪新闻”,一些自媒体通过编造、拼凑、加工等方式,将旧闻、谣言等“包装”成“新闻”,形成“毒爆款”。这些“伪新闻”,有的传播甚广,亟待加强整治。

不实信息披上“新闻”外衣“伪新闻”侵蚀网络生态


“伪新闻”隐蔽性强且易传播
几个月前,一条名为“女子骑车等红绿灯,迎面走来男子突然将其撞倒”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流传,短视频画面上标注“5月6日杭州”等字眼。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郭静经过检索后发现,该视频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过,且反复“翻红”。“找不到该短视频的明确来源,缺乏可信的时间地点信息。视频内容只传递情绪,未提供事实。”郭静说,这是制造网络“伪新闻”的一大套路,即炒作旧闻,以煽动网民情绪。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芳说,“伪新闻”生产者出于博人眼球甚至是制造混乱等目的,拿旧闻当新闻,甚至自导自演制造“新闻”。这类互联网内容数量庞大,且真假难分。
中央网信办今年5月发布的信息显示,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的一个多月内,各网站平台就清理虚假新闻信息83.5万条。
半月谈记者发现,在利益驱使下,一些自媒体会将本身并无多少价值的信息精心炒作成热门话题。在一些平台上,用户经常刷到标题为“民营医院开展免费救治”“取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等所谓“新闻”,点击进入后才发现内容是广告。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自媒体开始借助通用大语言模型自动生成文案,简单将原新闻稿件内容用近义词替换后,就以“新闻”格式发布,轻松达到“原创”效果。刘芳说,生成式AI编造内容时间短、成本低,非常容易侵蚀网络平台生态。AI制图、AI换脸等技术,让普通人难以分辨图文、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导致“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