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观察」逆袭人生不设限(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我来技术部的时候王生红就在,一直负责知识产权申报工作。几年下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很多成果,拿到了不少省级、国家级奖项。”同样在研发中心上班的技术部工程师任长春,主要负责新技术落地转化、产业化应用。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任长春原本以为王生红负责的这项工作,虽然这几年进步明显,但操作起来应该难度不大。直到去年,他负责的一项核心技术想申报专利,从专利交底书的撰写、审核、提交、到返稿、修改……真正参与其中,才发现这项工作的复杂与专业。
“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王生红需要熟悉各级政府科技政策的申报条件、操作流程以及企业能享受的红利,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作出完整项目申报计划,包括项目规划、查漏补缺、落地实施等。”任长春打听了一下,这项工作如果由专业代理机构代理,费用高达数十万元。“一开始,王生红连申报书都没写过,可她一边上网自学,一边请教同行,甚至去专业机构取经,终于考取了专业证书,能够独立完成这项工作。”
真正困难的不是理解,而是不被理解。
相比王生红这样的专职人员,一线工人对于专利申请这项工作并不敏感,工作中有了创新,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行”这一层面。为了改变大家的固有观念,公司在每个车间成立了专利培训员,希望能够保护生产一线的小发明、小创造,提升专利数量质量。
“一个车间四五名工艺员,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大部分员工想法没有改变。毕竟这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而且车间本身有生产任务,很多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解到实际情况后,王生红每个月都往车间跑,开会动员,分析利弊,一点一点改变员工的认识。
甘为人梯。
如何撰写,难点在哪,堵点在哪,一遍一遍耐心讲解。提交、检查、修改,再提交、再检查、再修改……就在这样一次次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中,公司专利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升。2018年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连续荣获第十九届、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二十二届甚至获得两个优秀奖。
“听说她得了‘青海高原工匠’,我们都替她高兴!”说起王生红获得的这项荣誉,工友们既佩服,又自豪。
“我的秘诀很简单,埋头干,不想别的!”王生红笑着说。
编辑:王有婧;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