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唐帝陵》解说词(47)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第九集:千秋让皇
大唐帝陵之千秋让皇(1)
公元710年,大唐帝国已经运行了整整92个年头,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们,进一步巩固边疆,开疆拓土,经济上,国富民强,充满活力。
但在皇权更替的过程中,李唐皇族似乎始终深陷在一个宿命般的怪圈之中,不能自拔,从高祖武德末年的玄武门之变开始,兄弟相残,父子反目,夫妻背誓的伦常悲剧,一遍遍地反复上演。神龙政变之后,先是太子李重俊,兵败被杀,而后,韦后又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临朝称制。如今,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又悍然发动政变,诛灭了图谋不轨的韦后一党。虽有诸多不愿,但49岁的李旦,还是在李隆基和百官的拥护之下,重新登上帝位。
但令他心悸的是,作为庶出第三子的李隆基,虽建有不世之功,但却并非帝国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在那个尔虞我诈、骨肉相搏的多事之秋,一场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宫门悲剧,似乎已是,无可避免。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西北,约15公里的这座大山,名叫丰山,亦称作金粟山,因其山势蜿蜒巍峨,雄浑壮阔,被历代风水大师,奉为圭臬。这座大山,就是大唐王朝第五位皇帝,睿宗李旦的帝陵,桥陵。1200多年前的世事沧桑之后,宽阔壮美的司马神道,依旧向世人彰显着大唐王朝,曾经雄视天下的盛世豪情。从开元四年,陵山初建,到天宝八年,大功毕成,30多年空前繁盛的国力支持之下,这座帝陵,不但以独一无二的规模气势,在关中腹地80多座帝王陵墓中,翘楚千年,也以绝无仅有的时代际遇,见证了李氏皇族,传奇瑰丽的宫廷生活,和权力撕扯的腥风血雨。
这块,原位于桥陵东南,约四公里处的,大唐代国长公主,系睿宗第四女,李华墓神道碑。碑文1800余字,行楷兼备,潇洒婉丽,时至今日,字迹大多清晰可辨,但更为可贵的是,此碑,一洗前人歌功颂德的官样文风,记述了一次别开生面,却又耐人寻味的宫廷宴会,也为我们解读这座陵山深处的大唐天子,提供了一丝,宝贵线索。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在洛阳登基,改唐为周,立号,圣神皇帝。大典过后,为了表彰新朝初立,女皇特意在明堂设宴,慰劳群臣。与繁缛冗长的登基大典相比,宴会的气氛,本应自由许多,但女皇身上,独一无二的威势,却依旧让在场的官员们,屏气慑息,无所适从。
据,《大唐代国长公主碑》碑文描述,宴会开始不久,一阵银铃般,清脆的童声,打破了现场的沉寂。李旦年仅五岁的儿子李隆范,在向女皇献上祝愿的同时,也以主持人的身姿,向在场的百官,宣告了节目的开始。首先登台献艺的,是当时仅六岁的李隆基。史书记载,女皇对幼年李隆基的聪慧,及其赞赏,但或许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平日颇具王者风范的小黄孙,却一改往日派头,男扮女装,反串了一曲坊间颇为流行的舞戏,《长命西河女》。生动活泼、娇俏可爱,巍峨壮丽的宫殿,高高在上的女皇,但六岁的李隆基,却迅速渲染出了完全不同的宴会氛围。接着出场的便是李隆基的长兄,李成器,虽在诸子中,排行最长,但当时,也只有12岁。他手持竹笛,乐舞并起,以一曲《安公子》,惊艳四座。声震千里的《大面舞》,优雅动人的《西凉乐》,在不绝于耳的喝彩声中,宴会的欢庆,被小皇孙们逐渐地带入高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