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获诺奖后的首部作品,展现迪伦歌曲的灵感源头(9)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我包罗万象》(I Contain Multitudes)封面。
大部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梦幻般的即兴片段”,使用第二人称视角“你”来指代歌曲中的叙述者,展开对歌曲意境的诗意想象。然而,如果你真正对照原本歌曲的歌词,就会发现,迪伦对一首歌意境的勾勒,可能要比歌词的字面意思,乃至普通人对它们的理解,来得深邃、黑暗得多。
就如第一首歌《底特律城》,歌者满怀思乡之情,“梦见我的妈妈,亲爱的老爸,姐姐和哥哥,我梦见那个等了我很久的女孩。”迪伦却毫不留情指出“那个幻景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没有母亲,没有亲爱的老爸、没有哥哥姐姐。他们不是死了就是已经离去。梦里那个等了他很久的女孩嫁给一个离婚律师,生了三个孩子。” “谁人”上世纪60年代谱写的青春赞歌《我的世代》到了迪伦笔下,成为业已变老的摇滚婴儿潮一代当今困境的讽刺画面,“在现实中,你是一个80岁的老人,坐在养老院的轮椅上被人推过来又推过去,护士们让你很不满意。你说,你们干嘛不统统消失呢。你不愿意生活在愚人的天堂,你不期待这个,你祈祷自己不要落到那种地步。啊呸呸呸。你宁愿死掉。”忧郁华丽的《面前的酒杯》的主人公似乎是一位战场归来,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老兵,迪伦为他安排的恐怖经历足以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歌唱暗恋者心声的《你不了解我》,迪伦轻飘飘地说,“一个连环杀手说不定喜欢唱它”;而讲述了一个西部传奇故事的《埃尔帕索》则是“死亡之门,魔法之地,一首关于种族灭绝的歌”。从这些奇诡阴暗,带有一丝黑色幽默的脑洞之中,或许可以隐约窥见这位歌手毕生都极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又或许只是如同迪伦早年的自白:“我并不悲观,我只是想用最简短、最简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第二部分则更像是传统的散文,是迪伦在歌曲基础上发散的叙事与哲思。他用了很大篇幅,讲述歌曲背后的人物与故事,虽然对于新一代读者来说,大多数人与事显得有些久远,然而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只需寥寥数笔,就能让它们重新鲜活生动起来。在他笔下,运命多舛、生不逢时的鲍比·达林,锐意求新却不幸英年早逝的里奇·纳尔逊,充满自毁色彩的传奇汤斯·范·赞特和“旧提琴”约翰尼·派切克……他们的故事令人唏嘘感叹。至于从惨遭剽窃的作曲者摇身变为雪茄大亨的阿诺·乌韦齐恩,为众多歌星设计华丽服装的努迪·科恩,以及维克·达蒙尼、皮耶尔·安杰利和詹姆斯·迪恩的三角恋……这些趣闻轶事让人看到老迪伦颇为八卦的一面,让人忍俊不禁。而当这位耄耋之年的前辈对他同时代的人乃至后辈不吝赞美的时候——“莱·库德……提升了自己参与过的每一张唱片,还有许多他不曾参与过的唱片”“‘唱盘’的托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