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解说词全文第八集融合——拓跋宏拉开融合大幕(7)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他要让鲜卑贵族置身于浓郁的中原氛围中,以文化人。他要让北魏政权快速告别武力蛮强时代,成为文明之邦。
他要向天下展示全面继承汉文化的坚决姿态,之后,他将挥师南下,一统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天子。
公元494年冬,北魏的文武百官和宫廷机构悉数迁往洛阳,荒废近两百年的洛阳城重新恢复了都城的气息。对大部分从未涉足中原的鲜卑人来说,这是一个新鲜的世界。
鲜卑人为便于骑马游牧,服装紧身且袖子窄,与汉人的宽袍大袖、精美飘逸形成明显反差。
汉人对头发、服饰很是注重,待人接物,从言语到举止,都有一套独特的礼仪,这些都让鲜卑人感到好奇。然而,他们又很难融入到汉人的生活中。
巨大的冲突跃然眼前。作为迁都的策划者,拓跋宏无法回避这些现实矛盾。实际上,他并非没有预见,相反,这正是他迁都的原因。
他迁的不仅仅是都城,更是文化,他要的不是对立,而是深度地融入汉文化。他相信,这将带来新的生长,绽放新的生机。
当然,贯彻原则,永远比制定原则困难得多。他决定,先从那些一眼就能看到的差异入手,让改变被所有人感知。
迁都当年的十二月,拓跋宏下诏,要求所有鲜卑人一律改穿汉人服饰,发式也和汉人相统一。
半年后,他再次下诏,要求朝臣一律使用汉语。年满30的,可以逐渐改变;30岁以下者,必须立即改变。诏书中,他将鲜卑语称为“北语”,将汉语称为“正音”,以表其鲜明立场。
相对于服装发式,改变语言要困难许多。为了立威,拓跋宏在朝堂上拿李冲开刀,说道:李冲居然向我提出,四面八方的人说话不同,谁也不能说自己对。他这么说,就是辜负国家社稷的重托,应该让御史拉出去治罪。李冲赶忙摘掉帽子,磕头谢罪,退了下去。
李冲是改革派,一向为皇上敬重,见他尚且如此,其他人哪还敢再说些什么。
紧接着,拓跋宏又下了一道更苛刻的诏书:不许在朝中说鲜卑语,违反者立刻免除官职。
之后,拓跋宏率先垂范,不仅改说汉语,还用汉语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歌,迅速为鲜卑年青一代所模仿。
一些鲜卑语也因此融入到汉语言中,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影响至今。如汉语中的“哥”字,就是由鲜卑语演化而来。
鲜卑民歌个性明亮,率真而雄阔。鲜卑文化的精华,为汉文化注入了鲜活之律。
崇尚儒学的拓跋宏还诏令在洛阳设立国子学、太学,并在东、西、南、北始置四门小学,教授礼乐文化,但这些都是鲜卑人在政策规定下的被动接受,有没有一种方式让人们主动交融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