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暗哨》作者在此奋笔疾书?黄阁百年大祠堂竟还藏着这样的秘密……(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1937年,正是在如今的张氏大宗祠所在之处,当年的大井榕山小学从私塾变身学堂,成为黄阁第一个抗日战争宣传阵地。
这里曾经掩护了一批共产党员,他们在这里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漫画、排话剧,传递进步思想,一边承担联络员的工作。
这些进步人士中,名气最响亮的当属写出《香飘四季》《山谷风烟》《羊城暗哨》等作品的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陈残云和历史名人刘公亮。他们用自己的心血,于战火滔天中,在黄阁播种下不少革命的好苗子。
地下党员曾在这
宣传抗日救亡
张润超是大井小学的退休校长,在大井村的大街小巷里行走,村民们看到这位87岁的老人经过,都会笑着向他打招呼,喊一声“校长”。
小南跟随张润超,来到了当年传播革命火种的所在地,曾经的榕山小学。张氏宗祠修建于清光绪年间,祠堂被打扫得非常干净,门上的雕花、地上铺的青石板、墙上镶刻的碑文无一不诉说着时光的流逝。

《羊城暗哨》作者在此奋笔疾书?黄阁百年大祠堂竟还藏着这样的秘密……


跟随张润超,来到张氏宗祠。
1937年,榕山小学由黄阁镇大井村村民张志鸿创立。7岁就进入私塾念书的张志鸿在1933年到香港读英文书院,在英文书院读书期间,他和陈残云成为好朋友。抗战爆发后,他邀请好友陈残云和刘公亮到榕山小学教书。
当时,陈残云在广州市区创办《广州诗坛》,一时间,进步的文化人云集广州 ,广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日救亡文化中心。后来陈残云应张志鸿之约,来到黄阁的榕山小学,负责全校的语文课兼对外宣传。
彼时的黄阁地处番禺、东莞、中山三地交界处,属“三不管”地带,是日伪势力管控相对薄弱的地区,这给抗日爱国人士开展敌后斗争创造了条件,成为逃亡的地下党员们一时绝佳的避难所。
在张氏大宗祠门口还保留着当年的篮球框,供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张润超指着球框旁边的空地,告诉小南:“当年日本人扔的炸弹就在这里炸了,炸死一名女学生。”正是因为这枚炸弹,仅创办了一年的榕山小学只能关闭。几年后,张志鸿才又重新创办黄阁国民中心学校。
革命星火
从黄阁走向全国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榕山小学能够成为当年日军轰炸的对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