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解体的性质第十八章社会机体的分裂(3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一旦到达这个阶段,我们讨论的这个文明和它蛮族邻居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质的改变。正如我们看到的,只要一个文明还在发展,并在武力上占有完全的上风,宽阔的门槛或是缓冲地带便足以使它的国界避免接触到还未开化的野蛮状态的影响,文明带给野蛮之地的是一连串美好的渐进。在另一方面,当一个文明衰落并走向解体,当少数统治者和外部无产者之间必然的对抗不再是遭遇战而成为阵地战时,我们发现这个缓冲地带消失了。现在在地理上,从文明到野蛮的过渡不再是渐变而是突变。使用恰当的拉丁词组,能显示出两种联系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差异,limen或是门槛,它是一个地区被limes或是军事边界取代,它只有长度,没有宽度。穿过这条界限,一个不知所措的少数统治者和一个未经征服的外部无产者在备战状态下对视着,这里的军事前线是所有社会辐射通道的障碍,除了军事技术。
对给予和接受的人来说,这样的社会交往手段只是为了战争而不是为了和平。
我们稍后会把注意力放在军事相持状态出现后,沿着边界线出现的社会现象。[14]在这里只要提到一个基本事实就够了,那就是这种暂时的和不稳定的武力平衡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利于蛮族。
一个希腊的实例
在希腊历史的发展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边界或缓冲地带的例子,那是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文明周边常见的事物。在欧洲大陆来说,希腊的精华发生着渐变,在温泉关的北部有半希腊化的塞萨利,在德尔斐的西部,有半希腊化的埃托利亚,而他们又被四分之一希腊化的马其顿和伊庇鲁斯同色雷斯和伊利里亚纯粹蛮族隔开。此外,在小亚,希腊文化的影响也在卡里亚、吕底亚和弗里吉亚等典型沿亚洲海岸希腊城市的后方逐渐减小。在亚洲这边,我们可以看到,希腊文化第一次用它耀眼的光芒俘虏了蛮族征服者。希腊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致在公元前6世纪50年代,亲希腊者和恐希腊者之间的冲突成为吕底亚政治生活的中心,反希腊派的领导者潘塔隆被同母异父的兄弟克罗伊斯击败,证明他无力逆亲希腊这股潮流而动,而即便是他也以希腊神殿慷慨的赞助人和希腊神谕的轻信者而闻名。
甚至在海外偏僻的地方,和平的关系和渐进的转变看来也成为规律。希腊文化在意大利大希腊地区迅速传播,在现存的文学作品中最早提到罗马的是一个公告,在柏拉图的学生,赫拉克勒斯之子庞提库斯佚失著作的残篇中,他把这个拉丁国家称之为“希腊城市”。
因而,在处于发展阶段的希腊世界的所有周边地区,我们都可以看到,俄耳甫斯的美妙形象正把他的魅力投射到周围的蛮族人那里,甚至还鼓励用他们自己粗糙的乐器,为那些处在更遥远地方的更原始的民众表演他的魔曲。然而,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这幅田园诗般的图画刹那间就消失了。不和取代了和谐,这些入神的聆听者猛然惊醒,又恢复了他们本来的残暴,他们自己就冲向那些从温和先知的斗篷下出现的凶恶士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