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是“师父”,“师傅”是“师傅”,不是一回事,别用错了(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战国时期典籍《谷梁春秋》曾载:“少年成童而未从师受业,此其父之过也。”此处之师傅,即肩负教授学子文学知识、规范行为举止之重任的恩师。至秦汉之际,“师傅”一词的内涵逐渐升华,特指帝王之师,备受尊崇。朝廷特设“太傅”、“少傅”等官职,以彰其尊贵地位。
太傅与少傅,尽管在官阶与职责上有所差异,却都与东宫太子及未来的帝王紧密相连,形成了无法割舍的关系纽带。而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位,在朝廷中更是被尊称为“东宫三师”,尽管这一称谓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自此,“师傅”一词便成为了皇家的专属称谓,只有皇室血脉方能尊称老师为“师傅”,普通百姓则不得擅自使用。
南宋时期,“师傅”一词的含义得到了拓展,不再仅限于帝王的老师,而是广泛应用于民间百姓的师者之中,连私塾中的教书先生也得以尊称为“师傅”。由此可见,此时的“师傅”称呼已逐渐摒弃了排他性,打破了原有的阶级与等级界限。

“师父”是“师父”,“师傅”是“师傅”,不是一回事,别用错了


自清朝中叶以降,随着西方文明与观念的涌入与普及,“师傅”一词的涵义逐渐丰富起来,它不再局限于指代老师,而是广泛涵盖了工商、医学、戏剧等诸多领域中,那些致力于技艺传承的专业人员。时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师傅”的称呼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工厂中的劳动者、驾驶车辆的司机、烹制美食的厨师,皆可尊称为师傅,彰显了社会对其专业技艺的认可与尊敬。
在特定场合下,凡是见到比自己年长的人,也可称其为师傅。综上,随着文化的发展,“师傅”一词的含义不断扩展,从阶级性逐渐变为平民化,由此可见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与平等。
【师父】
相较于“师傅”这一称谓,“师父”一词的登场稍显滞后。其身影首次现身于大唐盛世,与“师傅”在内涵上并无差别,皆指那些引领学子们探求知识、体悟真理的师长。诸如,唐代文人齐映在其著作《河南府论被谤表》中便有提及:“臣虽资质平庸,却铭记师父之教诲。”

“师父”是“师父”,“师傅”是“师傅”,不是一回事,别用错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