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可以富甲一方,但是却地位低下?原因与“利”有关(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而我们知道,儒释道轮流坐上我国古代主流文化的交椅,其中以儒家思想最为突出。儒家讲求“仁义礼智”,而“仁者”,往往“忠”且“义”。孟子曾以“仁义理智”四端来区别人与禽兽,而“从利而动”的行为,很明显是为儒家之君子所不愿意接受的,于此,自古以来倡导君子之德的古代社会,就不会太欢迎、甚至会看不起商人了。

2、“重农抑商”、维护贵族权威


我们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擅长耕种地,而在那个生产工具不太发达的年代,人力耕种,是获得 粮食的主要手段。一个王朝的兴衰,许多时候也与耕种的收成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我们古代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耕,于此“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名,在我国古代持续了几千年。
“士”是贵族的象征,他们有足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获得教育,他们往往拥有大量的田地,可以雇佣佃户帮自己耕种。当然也有家道中落的落魄贵族,这些就另当别论了。
而商人的牟利方式,更多趋于“赚取差价”,他们不直接参与耕种,却能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获得更多利益。

古代商人可以富甲一方,但是却地位低下?原因与“利”有关


如果没有“重农抑商”的政策,因为“利”的驱使,耕种者势必越来越少,商人越来越多,而“从利而动”也会在民间形成风气,不利于古代统治者管理。
其次,我们古代还有这样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商人有了钱,就会谋求权力,这种时候,如果古代朝廷没有相关政策抑制“富商”,就容易出现“地方豪强割据”的局面。
关于“抑商”,曾有这么一段记录: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这描述的是汉朝刘邦时期对商人的限制。汉朝刚刚建立时,因为天下战乱时间太久,汉朝初期便采取“无为之治”的策略治理天下,虽然刘邦有限制商人穿华服坐豪车、不能当官。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刘邦对商人发展有多方限制,但是在宽松的“无为”制度下,地方豪强和富商渐渐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势力,直到汉武帝时期,以董仲舒“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相继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等,多措并举之下,地方豪强势力被削弱,这是汉武帝的铁腕镇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