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卫618年!我和我的天津,这里有几代人的记忆拼图(10)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从我内心来说,天津卫的大耍儿接近于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好脸儿好面儿,不欺软不怕硬,性格豪爽,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造型必须得到位,一顶毛色巨好的羊剪绒帽子,一身将校呢衔服,一件将校呢大衣,在当年难免让人觉得咄咄逼人,但人家讲的是规矩、闯的是人物字号,做事有板有眼,绝不胡作非为。这也是老天津卫水旱码头延续下来的处世方式,不仅为大耍儿定了型,也潜移默化影响了许多老天津人。
过去的胡同大杂院里那些男女老少,平常大大咧咧,叽叽喳喳,不拘小节,口中张家长李家短,但遇上不平之事,真没有几个孬种,绝对会仗义出手,因为他们内在里都是古道热肠,这就是咱身边天津老百姓最淳朴、简单、善良的生存哲学。
《大耍儿》里面很多街道地名、饭馆小吃摊,乃至医院、学校、工厂、电影院、车站、胡同、居民楼,都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有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但年轻人也多听老辈人讲过,所以比较接地气儿,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我常想,说书先生为什么能吸引听众?就是因为他有很多自己的零碎儿,肚子里有货,能把故事掰开揉碎地讲出来。假如忽略了这些细节,读者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共鸣了。
高峰:我是天津茶馆相声的老观众

建卫618年!我和我的天津,这里有几代人的记忆拼图


高峰,1983年出生,著名相声演员。
相声老艺术家冯宝华和我奶奶家是邻居。按街坊邻里的辈分论,我喊他二爷爷。那个大杂院里住的人家几乎都是干曲艺行的,我五六岁时就特别爱去二爷爷那儿听他聊天。老先生能耐很大,也特别和蔼。聊到晚上六七点钟,他提个包就出门了。现在回想,估计是到哪儿演出去了。
自初中起,我上台说相声,渐渐地,校园的大小活动中我的相声成了保留节目。平常我总守着一台收录机,挨个儿台轮着听,只要听到播出相声,就赶紧录音保存。如今我仍保存着这些已经被时代淘汰的磁带,大概有近700盘。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常和同学一起去园子听相声。记得中华曲苑门票10块钱,包厢15块钱,燕乐剧场6块钱,名流茶馆10块钱。后来我才知道,1998年,于宝林、冯宝华、尹笑声等老先生们恢复了相声茶馆,当时叫“老艺人相声队”。此后我和老先生们慢慢都认识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