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深藏在天宁郑陆的神秘遗址,竟然和爆红的良渚文化有这样的不解之缘(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十一节兽面纹玉琮
时代: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5300~4300年)
尺寸:直径29厘米,孔径5厘米
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武进区博物馆。
玉璧为透闪石软玉制成,呈青灰色,素面。琢磨光滑,外缘不甚规整,中心孔径内侧留有对钻痕迹。
壁,是指中间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其用途与玉琮类似,寓意着对天地的观察和崇拜,具有祭祀天地的功用。玉璧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玉器种类之一,一直延续至清代,发展出不同的形制与纹饰。同时,“和氏璧”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也使玉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物。

「关注」深藏在天宁郑陆的神秘遗址,竟然和爆红的良渚文化有这样的不解之缘


十一节兽面纹玉琮
时代: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5300~4300年)
尺寸:通长4.6厘米,宽2.3厘米,高1.8厘米,孔径1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武进区博物馆。
玉带钩是束腰用具,整体为扁方形状,呈白色,表面有沁斑。钩首部分侧面有圆形钻孔,可用于穿系;钩尾部分琢磨成铲形钩状。带钩玉质细腻、琢磨规整、打磨光滑,光素无纹。
良渚文化晚期,除琮、壁等玉礼器外,带钩等实用器具也是用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礼制、权利的物质载体,用以标示身份和区分等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束带佩饰多盛行于东周、秦汉,人们也曾普遍认为带钩起源于这一历史时期。直至上世纪良渚文化时期玉带钩的出土,才使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带钩早在史前时期已经问世了。尤其是1994年寺墩遗址出土的玉带钩,为江苏省内考古发现首例,为今人了解良渚文化先民穿衣系带方式、研究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例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作为“前中国时代”那颗最亮的星,
良渚,曾经璀璨地存在过,又戛然而止。
何其有幸,
常州也能见证这段文明的兴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