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龙:带头干好“农牧渔”树起富边一面旗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王跃龙:带头干好“农牧渔”树起富边一面旗


□本报记者 邵晶岩
孙吴县城向东行驶60公里,就到了边境线旁的哈达彦村。
这个只有800多人口的小村,从它的名字——沿江满族达斡尔族乡哈达彦俄罗斯族村,就看得出,这里是达斡尔族、俄罗斯族、汉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村落。
孙吴县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在这个村,合作社的创始人、明星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王跃龙,是土生土长的哈达彦村人。
“我爱种地。”在更多人离开家乡离开土地时,王跃龙一直坚守在这里。也因为这种坚守,使他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他带领的合作社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王跃龙是农机、养殖、渔业等5家合作社的创始人,黑尊牛(孙吴县)牧业有限公司法人。在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内,墙上和书架上,上百个国家和省、市、县颁发的“先优”证书为他“种地”默默点赞。
“种地是件幸福的事”
16岁,王跃龙离开学校干起了农活,但最初不是耕地,而是在父亲的鱼塘里挑饲料,鱼饲料一担60斤,送一趟要走几百米,王跃龙一天要挑18趟。
“我父亲一直养鱼,没种过地,我当时就想,啥时候我能种地,就不这么累了。”种地的想法一直蛰伏在心中,4年后,王跃龙和父母商量,放下了鱼塘的活儿,去追寻他的耕田梦。
2005年,外地来了一台收割机到沿江乡作业,收割机的效率让王跃龙意识到:早晚得走机械化这一步,不能永远用镰刀锄头。
2006年,王跃龙花三万多元买了一台旧收割机,自己动手修了一年多,收割机成了全村的主力。有了农机的王跃龙如鱼得水,村里的山坡地,别的收割机去了容易坏在路上,王跃龙的车维护得好,进山坡也不出毛病,100多公顷的山坡地都是他来负责收割。
“一公顷作业费300元,一个作业季收割大豆300公顷,一年就回本了。”机械,让王跃龙增加了收入,也看到了农业的未来。
几年下来,王跃龙成为十里八村的忙人,谁家地着急收找他,谁家选种子买化肥也找他。2011年,王跃龙从组团买农资能够为村民带来实惠这个想法出发,带领同村5名农户注资50万元成立哈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实现了每公顷增收2000元的效益。第二年,种植结构调整,合作社更名为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