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温州市高二(上)期末统考语文试题(A卷)有答案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2024年1月温州市高二(上)期末统考语文试题(A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园林是关于空间处理的艺术,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观念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主人休闲娱乐之地,还承担了古人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与感悟。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虚实相生,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室”之所以为“室”,就是因为其内部“无”(空间)的存在。所以,在老子那里,“无”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老子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老子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因此对道的体悟需要借助某种媒介,而山水就有该种作用。所以南朝文人宗炳说游山玩水的作用在于“澄怀味象”“以形媚道”,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剧之时,园林便充当了自然山水“悟道”的功能。
园林的每个房间本来是与户外相隔离的,但通过窗户又与户外相联系,正如明人的小诗写的那样:“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种“望”可以把周围的景色都纳入眼底。中国古人对“望”有着特殊的情怀。顾随教授说:“千古英雄志士,定是登高望远不得;一旦登了望了,那满腔经济学问、见识抱负,便要一起‘发作’,弄得不可开交。”因此,古典园林中,不但走廊、窗子与“望”有关,而且一切亭台楼阁在设计时必是为了“望”。这些园林中的建筑不必像民宅那样循序建造,也不需讲究方向次第,而是“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空间开阔通透而不求封闭屏障。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即是为了达到园林“可望”的效果。
“隔”是与“望”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另外一个特点。“隔”也是为了更好地“观望”,而不是单纯划分出封闭的空间。正如由“望”形成的“借景”,“隔”则形成了“分景”之妙。园林中的“分景”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则达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隔”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道”的感悟,也营造了独特的诗画般的意境,“借景”与“分景”等造园手法实现了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使得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扩大,静止的景色依物而变。(摘编自徐成浩、孙晓昕《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