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浅析村上春树笔下的“啤酒”和“唱片机”意象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村上春树
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有《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1Q84》等,他被称为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有人说读不懂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因为其中叙事单薄,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名字,篇幅小,且大多数是简短的对话。
这本书初出茅庐为何会受到读者的青睐,并在一经投稿就斩获日本第22届群像新人文学奖,成为第81届芥川奖候选作品。
村上春树也正是因创作出《且听风吟》,开始了小说家的职业生涯。
那是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有隐喻,这是作家的价值所在。《且听风吟》也是这样的作品。
我们通过村上春树笔下的“啤酒”和“唱片机”这两个意象,来看作品的隐喻部分,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且听风吟》:浅析村上春树笔下的“啤酒”和“唱片机”意象


01 作品的隐喻脱离不了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隐喻部分,需要先了解其时代背景
1979年,村上春树写作《且听风吟》,他在自己经营的酒吧营业结束的深夜,趴在厨房的桌子上,写下的这部作品。
据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介绍,他写《且听风吟》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只是跟随自己的心意和想法,随心写下文字。
从这一点出发,作者没有计划的写作,大多数是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所发出的心里想法。如果是有计划的创作,作者势必会设计社会背景。
村上春树二十几岁时,也就是20世纪60-70年代这段时期,日本社会风云动荡,日本“反安保”运动和“全共斗”学生运动两次群众性政治运动,影响日本社会民众的思想和作为。
运动从日本东京大学开始,迅速波及日本全国各大学的校园,演变为反对大学与国家强权结为一体的社会问题。
同时,随着运动结束,战后日本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创作出的作品,无疑其中会隐喻社会背景所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且听风吟》是以二战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对于经历那个动荡年代与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人情淡漠的年轻人来说,时代造就他们的孤独、茫然和彷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