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17卷目录(9)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 权益保护
8.我国共同犯罪人的定罪与量刑基准——以双层次评价理论中的分工分类法为视角
作者:张维尧(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我国双层次评价理论认为,分工分类法下的分类只解决共同犯罪人的定罪问题,作用分类法下的分类只解决共同犯罪人的量刑问题。然而,该理论不仅定罪与量刑的顺序存在问题,其自身的犯罪人分类也不得不让人产生质疑。从刑法解释学的角度,完全可以将我国刑法规定的主从犯解释为德日刑法中的正犯与帮助犯。共同犯罪人的量刑只是定罪后附随的法律后果,借助犯罪事实支配理论对分工分类法下的正犯、教唆犯与帮助犯进行区分可以同时解决共同犯罪人的定罪与量刑问题。
关键词:双层次评价理论 分工分类法 作用分类法 犯罪事实支配理论
9.我国检警模式的现状与出路
作者:王柯文(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侦查和起诉是刑事诉讼程序中最“前沿”的步骤,检警关系也是刑事诉讼关系中最基本的诉讼关系。现阶段,在我国致力于由“侦查中心主义国家”向“审判中心主义国家”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检警关系,创建新型检警模式,使侦查权既能得到合理限制又能充分发挥出侦查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阶段,我国的检警模式更需要立足国情和实践,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大方向指导下,在变“侦查、起诉、审判”的流水线作业为“控、辩、审”的三角构造的大背景下,使侦查、起诉变为“控”的合力,既要合理限制侦查权的运行,更要正向发展、合力追诉犯罪。
关键词:检警模式 侦查权 以审判为中心 追诉犯罪
10.我国青少年犯罪治理学说与对策
作者:肖英子(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在当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文化程度低、男多女少,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等特点。为应对近年来犯罪主体低龄化特点,我国学界提出了“降龄说”与“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并不适合采纳这两种学说,对是否扩大青少年犯罪主体应当保持慎重态度,对外来制度的引进应当认真考察我国国情,尽量避免青少年犯罪圈扩大化。青少年犯罪治理对策本文认为可以分为广义治理对策和法学治理对策,广义治理对策要求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保护与引导,注重犯罪的事前预防与犯罪后的回归。法学治理对策包含重整现有青少年法律体系,设立专门的少年法;建立属于青少年的司法制度,即不仅局限于现有的少年法庭而是建立少年法院、少年检察院;并且完善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和青少年收容教养制度,提升非刑罚处罚方式的可操作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