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湘江,别为我哭泣(1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43年后,杜甫的孙子才将杜甫的灵柩从岳州移葬偃师首阳山下,安葬在杜审言的墓旁。
诗人元稹在为杜甫写墓志铭的过程中,无意翻看了杜甫沉寂发黄的诗卷,瞬间石化:天呐,这是我大唐的“扫地僧”呀,他怎么就没有机会一显身手呢。
元稹提笔写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昔人之所独专矣。”
-----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但是,杜诗并没有因元稹的推崇而流行,它只在白居易、韩愈等一流诗人中有限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晚唐杜牧、李商隐的时候,杜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直到宋代,杜诗才受到广泛重视,研究杜诗蔚为风尚,自宋代以来,给杜诗作注者如雨后春笋,有“千家注杜”之说。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杜甫写给诗仙哥哥李白的,其实更像是写给自己的,活着的时候寂寞困苦、无人问津,但身后必将获得千秋万岁名。
有爱好者统计,《唐诗三百首》入选作家作品数量排行榜,前三名是,杜甫以38首高居榜首,第二名王维29首,而诗仙李白只能以27首屈居第三。
杜甫给后世留下了1500多首诗,”内容广泛且深刻,已超过他以前和他同时代的诗人的作品”(作家冯至语)。杜甫被称作“诗圣”,是因为他用生命写出来的“诗史”,他的诗比历史还真实。
杜甫是饱受苦难却藐视苦难,并在苦难中成长的诗人,苦难让其作品更加伟大、现实,“赋到沧桑”,但这并不代表杜甫就是一个所谓的“苦难”诗人,其实杜甫还被称作“情圣”,他感情细腻饱满,始终充实着生命的张力。
他对妻子的爱“润物无声”,没有面包的爱情却能知音知味、长情相伴,同淋雪,共白头。
他对生活的爱乐观、童真,比如他的“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自在娇莺恰恰啼”、“嫩蕊商量细细开”、“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等等多么富有生活情趣。
越是成熟的人,越是懂得杜甫,爱上杜甫。
杜甫目睹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过程,“眼见他人起高楼,眼见他人宴宾客,眼见他人楼塌了”。
他个人命运也在这种“塌楼”过程中遍体鳞伤,但正是那些受伤的地方,成就了他的“诗圣”、“情圣”。
杜甫是中国诗歌优良传统伟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诗歌体裁全面,内容宽泛、风格多样,咏史、写景、叙事 、抒情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既可沉郁顿挫,又可细腻柔媚,七分现实,三分浪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